-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田虹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大肠息肉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部分人会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黏液便等。 1. 便血:通常为大便表面带血,颜色鲜红或暗红,量较少,容易被误认为是痔疮。 2. 排便习惯改变:可能出现便秘或腹泻,或者两者交替出现,且无明显诱因。 3. 腹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 4. 腹泻与便秘交替:肠道功能受息肉影响,导致排便规律紊乱。 5. 黏液便:由于息肉刺激肠黏膜,使其分泌增多,可出现黏液便。 当家人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关注,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可通过结肠镜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大肠息肉。一旦确诊,需根据息肉大小、数量、病理类型等,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内镜下切除等。常用药物有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奥沙拉嗪等,但用药需遵医嘱。把握早期治疗时机,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恶变风险。
2025-04-08 03:31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大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大肠息肉恶变率大概是为10%。大便中粗渣和异物及其他大肠息肉的病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最终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