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隋准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肾内科
-
尿蛋白阳性可能引发肾衰竭,与肾小球损伤、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内动脉硬化、凝血功能异常、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1. 肾小球损伤:尿蛋白阳性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大量蛋白漏出,会破坏肾小球的结构,影响其正常功能,长期可导致肾小球硬化,引发肾衰竭。 2. 肾小管间质病变:过多的蛋白在肾小管重吸收时,会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造成损伤,引发炎症和纤维化,进而影响肾小管的功能,最终损害肾脏整体功能。 3. 肾内动脉硬化:尿蛋白阳性往往伴随着脂质代谢紊乱,容易导致肾内动脉硬化,减少肾脏的血液灌注,使肾脏缺血缺氧,加重肾脏损伤。 4. 凝血功能异常:蛋白丢失可导致体内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失衡,引起凝血功能异常,形成血栓,阻塞肾脏血管,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和正常代谢。 5. 高血压:尿蛋白阳性患者常伴有高血压,持续的高血压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加速肾脏血管的硬化和损伤,促进肾衰竭的发生。 尿蛋白阳性是肾脏受损的重要信号,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可逐步损害肾脏功能,最终引发肾衰竭。因此,一旦发现尿蛋白阳性,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
2025-04-08 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