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马明明 主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肾内科
-
尿里出现白色絮状物,可能是生理因素,也可能与疾病相关,比如尿路感染、肾脏疾病、前列腺炎、乳糜尿、结晶尿等。自行处理身体不适可能加重病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关键。 1. 生理因素:饮水过少导致尿液浓缩,或饮食中摄入较多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可使尿液中出现少量絮状物。一般通过增加饮水量、调整饮食结构可改善。 2. 尿路感染:细菌感染引起炎症,导致尿液中白细胞、脓细胞增多,出现白色絮状物。常用药物有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治疗时需遵医嘱按疗程用药,并注意个人卫生。 3.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蛋白质漏出,形成蛋白尿,表现为尿液有白色絮状物。治疗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同时要注意休息,低盐低脂饮食。 4. 前列腺炎:前列腺发生炎症时,前列腺液混入尿液,可出现白色絮状物。治疗药物有坦索罗辛、多沙唑嗪、环丙沙星等。患者应避免久坐、憋尿。 5. 乳糜尿:多由丝虫病、腹腔结核等引起,淋巴液进入尿液导致。治疗需针对病因,如抗结核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6. 结晶尿:尿液中某些成分结晶析出,如尿酸盐、磷酸盐等,形成白色絮状物。增加饮水量,调整饮食可缓解。 总之,尿里出现白色絮状物的原因较多,如果持续存在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查明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4-12-03 1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