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科
-
肌肉萎缩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病症,其发病可能与神经损伤、营养不良、肌肉疾病、长期制动、遗传因素等有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物理治疗等。若身体出现不适症状,请赶快就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2020-03-23 09:23
1.神经损伤:当神经受到外伤、炎症或压迫时,可能导致其所支配的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和支配,从而引起肌肉萎缩。治疗通常包括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 B1、腺苷钴胺等,同时配合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2.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维生素缺乏等营养问题可能导致肌肉萎缩。需改善饮食结构,增加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必要时补充相应的营养制剂。
3.肌肉疾病:如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肌炎等,会直接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和结构。治疗可能涉及免疫抑制剂(如泼尼松)、免疫调节剂等药物,以及针对性的康复方案。
4.长期制动:骨折后长时间卧床或肢体固定,肌肉缺乏活动和锻炼,容易发生萎缩。解除制动后,应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的肌肉训练。
5.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会导致肌肉逐渐萎缩。目前治疗手段有限,主要通过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来延缓病情进展。
肌肉萎缩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患者应前往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或康复医学科就诊,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