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世能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胃底腺息肉是胃内常见的良性息肉,其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遗传因素、胃黏膜损伤、不良生活习惯等。若感身体不适,请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治疗,切勿随意服药。
2019-12-16 21:54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引起胃黏膜炎症,增加息肉发生风险。
2.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可能影响胃酸分泌,导致胃底腺增生。
3.遗传因素:部分人因遗传易感性更易出现胃底腺息肉。
4.胃黏膜损伤:饮食刺激、酗酒等导致胃黏膜受损,可能引发息肉。
5.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精神紧张、压力大等也可能有影响。
一般胃底腺息肉多为良性,恶变风险低,但仍需定期复查胃镜。如息肉较大或引起症状,可考虑内镜下切除。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患者好,胃底腺息肉是胃息肉的一种,也是胃息肉当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指胃底,胃体粘膜形成的多发性的息肉样隆起,这种息肉就被附着胃底腺上皮,并且还有b细胞和主细胞的微囊肿,它具体发生的机制是不明确的。相比较腺瘤性息肉胃底腺腺息肉的癌变率比较低,但是它发生肠化不典型性增生,以及癌变的风险也是存在的。如果胃镜检查中发现了胃底腺息肉,建议及时内镜下切除切,除以后需要定期做胃镜,定期随访。
2019-07-17 1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