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超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胆胰外科
-
胆汁性肝硬化治疗中两项指标升高,可能提示肝脏功能异常,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这可能与疾病进展、治疗效果、合并其他疾病等有关,应引起重视,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若感身体不适,请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治疗,切勿随意服药。
2013-05-18 20:29
1.疾病本身:胆汁性肝硬化导致胆管堵塞,胆汁淤积,从而使相关指标升高。
2.治疗效果:当前治疗方案可能未有效控制病情,需评估药物疗效。
3.合并感染:如病毒感染等,影响肝脏功能,导致指标异常。
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对肝脏产生一定负担,引起指标波动。
5.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作息习惯,如饮酒、熬夜等,也可能影响指标。
总之,胆汁性肝硬化治疗中指标升高需要综合分析,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采取合适的措施。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您好!r-谷氨酰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高,说明了在肝胆方面有问题,而且很严重,所以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然后对症用药,同时在平时生活中饮食上也很重要,不要吃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013-05-24 01:35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胆汁性肝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是指由于肝内、肝外胆管疾病导致长期胆汁淤积而致之肝硬化。一般分为肝内胆汁淤积性和肝外胆管梗阻性肝硬化两种类型,前者多为肝内细小胆管疾病引起的胆汁淤积,其中与自身免疫有关者,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后者多继发于肝外胆管梗阻,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胆汁性肝硬化的一种较少见类型,其病变主要为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长期持续的胆汁淤积,最终演变为肝硬化。女性患者约占80%~90%,多为中年以上妇女,一般认为与自体免疫有关。本病属中医学“黄疸”、“积聚”、“鼓胀”等病范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