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病
孩子上星期五头疼到医院去了诊断为细菌感染流星感冒,医生给做化验血项较高,给开了头孢地尼分散片等一些药,回来后我门给孩子吃头孢药,吃了一天半就发现孩子身上有小米粒大小红点,今天又到医院去咨寻医生说可能是猩红热病,怎么治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栋 副主任医师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肛肠外科
-
您好,猩红热是红疹毒素的乙型溶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潜伏期2~5天,起病急骤,发烧,咽痛为早期症状,较重者可有头痛,呕吐,其后有舌乳突肿胀,全身皮疹的表现。建议静脉输液治疗青毒素是治疗猩红热的特效药。青毒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林可霉素等来治疗,禁食辣椒、辣酱、辣油、芥末、榨菜、咖喱、生姜、大葱、五香粉等。 建议及时去医院治疗。祝早日康复。祝健康,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帮助。
2019-01-03 14:5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猩红热可应用青霉素治疗,如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四环素、磺胺类等。用药应不少于7天,经两次咽培养阴性后,再停药。指甲剪短。可用70%酒精轻轻涂擦瘙痒部位,既可止痒又可以消毒皮肤。内衣裤要勤换,最好穿柔软棉布制品。脱皮时可涂油脂,有大片脱皮时要及时用剪刀剪掉,嘱咐病儿不能用手强行剥离,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2016-01-14 21:23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概述 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病的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皮。少数患者恢复期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关节的风湿病改变及急性肾小球肾炎。本病曾全世界各地流行,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多见,儿童多好发。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抗菌和抗红疹毒素免疫力。由于猩红热有A、B、C3种不同的红疹毒素,故儿童可两次三次患猩红热。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被污染的书籍、玩具、生活用具、饮料及食物而传播,有时可经破损的皮肤或产道传播。因为该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故治愈率高,病死率明显下降。因此,早诊断、正确治疗是关键。 临床表现
2016-01-15 06:45
1.骤起发热,咽峡炎,草莓舌或杨梅舌,口周苍白,皮肤皱褶处有皮折红线(巴氏线)
。2.发病1-2日内出疹,皮肤弥漫性充血,其间散布针尖大小猩红色皮疹,压之退色,
2-5天消失。
3.退疹后一周内皮肤有脱屑或脱皮。 诊断依据
1.发热、咽痛、渗出性扁桃体炎,并出现猩红样皮疹,退疹一周内皮肤有脱屑或脱皮。
2.有与猩红热患者接触史。
3.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达10-20×10的9次方/L,嗜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胞浆中可有中毒颗粒及空泡。出疹后,患者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可达5-10%。4.咽拭子或伤口处细菌培养出A组链球菌。 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
;2.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
3.支持、对症治疗;
4.并发症的治疗。 用药原则
1.早期诊断明确的病例,药物以青霉素为主,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其他辅助药物。
2.对出现中毒休克者,在给足青霉素的同时,依据中毒性休克的原则,积极地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给予血管活性药物,输新鲜血,吸氧等。
3.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在原有抗生素治疗的同时,依据不同的并发症,给予对应的治疗(包括新特药物)
。4.对有风湿病的病人更应长期地应用长效青霉素。 辅助检查
1.早期病人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有合并症的病人需与其他病鉴别者,检查框限包括“A”、“B”、“C”。 疗效评价
1.治愈:体温正常,咽部炎症及皮疹消失,病程已达7天以上,鼻咽部分泌物培养阴性。
2.好转:体温正常,症状体征好转,病程已达7天,但鼻咽部分泌物培养阳性。
3.未愈:体温未降至正常,咽拭予培养阳性。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你猩红热好后皮肤开始脱皮。很高兴为你解答,,猩红热的其中的一个症状就是疹后脱屑脱皮,所以猩红热后期出现了脱皮的症状是属于正常的。注意脱皮时不可撕扯,以防出现皮肤的进一步损害而出现感染,还要注意休息,供给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饮食上最好以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2016-01-15 07:22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重庆渝都生殖医院
其他
内科
-
猩红热治疗原则:
2016-01-15 13:58
1.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
;2.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
3.支持、对症治疗;
4.并发症的治疗。用药原则:
1.早期诊断明确的病例,药物以青霉素为主,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林可霉素及其他辅助药物。
2.对出现中毒休克者,在给足青霉素的同时,依据中毒性休克的原则,积极地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给予血管活性药物,输新鲜血,吸氧等。
3.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在原有抗生素治疗的同时,依据不同的并发症,给予对应的治疗(包括新特药物)
。4.对有风湿病的病人更应长期地应用长效青霉素。
-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猩红热为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恶心呕吐,咽部红肿,咽痛,发热,杨梅状鲜红无苔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此病目前尚无预防疫苗,但如怀疑与患者有过接触,可以口服青霉素预防.由于猩红热有A、B、C3种不同的红疹毒素,故儿童可两次三次患猩红热。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被污染的书籍、玩具、生活用具、饮料及食物而传播,有时可经破损的皮肤或产道传播。因为该病有特效的治疗药物,治疗效果好,故治愈率高,病死率明显下降
2016-01-15 1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