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曹大中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结肠黑变病,一种非炎症性可逆病变,特征为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脂褐素样物质,常见于长期便秘或滥用蒽醌甙类泻药的个体。此外,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炎症状态也可能参与发病。身体健康为重,一旦感到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诊断用药带来的风险。
2018-07-23 15:36
1.长期便秘:长期便秘导致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延长,增加肠道对有害物质的吸收,可能促进结肠黑变病形成。
2.蒽醌甙类泻药滥用:此类药物如大黄、番泻叶等,长期使用会刺激肠道,引发色素沉着。
3.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结肠黑变病病史者,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其炎症过程可能促进色素沉积。
5.慢性炎症状态:长期的肠道炎症,如肠炎,也可能诱发结肠黑变病。
预防结肠黑变病,关键在于改善便秘状况,避免滥用泻药,尤其是蒽醌甙类药物。对于有家族史或自身免疫疾病的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尤为重要。一旦发现,应调整生活习惯,必要时就医,以逆转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