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庄绪山 医师
山东省莒南县相沟卫生院
其他
外科
-
胆囊息肉有恶变的可能,但并非所有胆囊息肉都会恶变。其恶变几率受息肉大小、数量、形态、患者年龄、息肉增长速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1.息肉大小:直径大于 1 厘米的息肉恶变风险相对较高。 2.息肉数量:单发息肉较多发息肉恶变可能性大。 3.息肉形态:基底部宽大、形态不规则的息肉恶变几率增加。 4.患者年龄:年龄超过 50 岁的患者,胆囊息肉恶变风险上升。 5.息肉增长速度:息肉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恶变的可能性增大。 总之,发现胆囊息肉后,应定期复查,密切关注息肉的变化。一旦医生判断有恶变风险,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建议在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处理。
2024-10-14 13:1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高毅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级甲等
肝胆二科
-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多样化、饮食的无规律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胆囊息肉就是各种胆囊黏膜隆起的一个“肉疙瘩”。在临床上,胆囊息肉的发病以中青年为主,30-50岁的人群占了总病人数的57.8%。胆囊息肉的隐蔽性强,有相当数量的人之前没有任何症状,只是体检时才发现。等出现症状时,多数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目前,B超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大大增高,即使是小于5毫米的息肉,B超的检出率也可达90%以上。因此,它自然而然成为主要的诊断手段。值得指出的是,B超检查是难以区分胆囊息肉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如果想确定胆囊息肉究竟是良性还是恶性,还得进一步作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血管造影、内镜超声、CT或病理活检。很多患者也会对胆囊息肉心存恐惧,担心会癌变。胆囊息肉在病理上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一般情况下,单发的息肉是可恶变的;而多发的息肉一般不会恶变。同时,如果胆囊息肉伴有结石时,其癌变的概率会明显提高。此外,如果病人年龄超过50岁,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属于单发、呈逐渐增大趋势,也多考虑恶变的可能。因此,对胆囊息肉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以下两种情况可选择手术治疗:1、患者若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在排除精神因素、胃十二指肠和其他胆道疾病以后,最好及早手术治疗。2、患者无任何不适,也无症状时,有以下情况者也应考虑手术:诊断时即怀疑有恶变可能的息肉;B超定期观察时,发现息肉在增大,腺瘤样息肉或基底宽大,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壁增厚。当然,若病人没有以上情况,可不急于手术,只要每6个月复查一次B超即可。如果选择手术的话,一般都是切除胆囊。当然,也有保胆取息肉的手术。只不过它的适应症就比较苛刻,例如胆囊功能必须良好,B超显示胆囊壁不厚,黏膜必须光滑,息肉不能太多,且要明确排除恶性的可能。究竟选择保胆手术还是切胆,病人最好多方咨询,再慎重选择。
2024-10-14 18:12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往往在体检或其他目的的检查中发现或因其他疾病切除胆囊后发现,分为炎性息肉和胆固醇性息肉,多数无临床表现,如息肉较大,可出现右胁隐痛,或牵及右肩背,可伴有消化不良等类似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本病偶可发生息肉样原位癌。胆囊息肉的发病以中青年为主,30-50岁的人群占了总病人数的57.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