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肠息肉是指肠道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包括炎症性、腺瘤性、增生性等类型。其癌变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息肉的类型、大小、数量、形态、患者年龄等。 1. 息肉类型:炎症性息肉癌变率较低,腺瘤性息肉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癌变率相对较高。 2. 息肉大小:直径小于 1 厘米的息肉癌变率较低,大于 2 厘米的癌变风险明显增加。 3. 息肉数量:单个息肉癌变率相对较低,多发性息肉癌变风险升高。 4. 息肉形态:表面光滑、规则的息肉癌变率低,形态不规则、分叶、表面糜烂的息肉癌变可能性大。 5. 患者年龄:年龄越大,肠息肉癌变的几率越高。 总之,发现肠息肉后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必要的治疗,以降低癌变风险。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肠息肉。
2024-10-15 13:3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詹俊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局限性隆起的病变,一般来说,肠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它可小至芝麻、绿豆,也可大至核桃。数量可从1个至数百上千个不等。从形状上来说,有带蒂息肉、亚蒂息肉、扁平息肉之分。肠息肉按照其病理性质,可分为新生物性、炎症性、错构瘤性、增生性等5类,其中新生物性,即肿瘤性,主要指肠道腺瘤,是肠息肉中最常见的,占70%-70%左右,对身体的危害也最大,因为它有癌变可能(据统计单发肠腺瘤癌变率是5%左右)。 肠镜能否辨明息肉的性质? 内镜下从大体形状上大致可以判断息肉的良恶性,一般来说,带蒂的、直径小于2Cm、表面光滑、镜子推动活动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包括炎症性、腺瘤性息肉。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径较大(大于2Cm),表面有出血、溃疡,镜子推动活动度差的往往往是恶性的机会较大。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直径<1Cm 的息肉恶变约1%,大于2Cm的腺瘤46%是恶性的,1~2Cm之间的腺瘤仅10%恶变。另外,借助色素内镜与放大内镜等技术,根据息肉表面的腺管开口类型,可对病变的类型与性质作出初步的判断。当然,内镜下只能根据息肉的形态作出大概而模糊的诊断,正确的处理是将息肉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以最终判定息肉的性质。病理结果才是息肉诊断的“金标准”。
2024-10-16 04:30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肠息肉? 凡是由肠黏膜表面突向肠腔内的任何可见的新生物均称为息肉,作为临床初步诊断,起源于肠壁各层的间叶组织和一些非真性肿瘤,但未做组织学诊断前很难确定其性质,都统称为肠息肉。甚至早期肠癌,在组织学诊断前,做X线及内镜检查时也描述为“息肉样病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