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卵子在女性体内的存活时间通常较短,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排卵时间、激素水平、输卵管环境、生殖道健康以及外界环境等。 1.排卵时间:一般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 14 天左右排卵,卵子排出后在输卵管内能存活 12 - 24 小时。 2.激素水平:体内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等的平衡对卵子存活有一定影响。激素紊乱可能影响卵子质量和存活时间。 3.输卵管环境:通畅且良好的输卵管环境有利于卵子存活和受精,若存在炎症或粘连,可能缩短卵子存活时间。 4.生殖道健康:阴道和子宫的健康状况良好时,为卵子提供适宜环境,若有感染或病变,会影响其存活。 5.外界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一般正常的外界环境对卵子存活影响较小,但极端环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卵子的存活时间相对较短且受多种因素制约。了解这些因素对于备孕或计划生育的女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4-10-22 13:0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卵子存活时间一般精子、卵子排出后均可存活1~3天,排卵前后3~4天均为易孕期。卵子存活时间排卵后的第二天受孕率较高些。如果月经规律,一般排卵时间为下次月经来潮的前14天。排卵后的第二天受孕率较高些。排卵时的体温要偏低些,排卵后因黄体的作用可以导致体温升高。正常生育期妇女每月排卵一次,排卵日大约在下次月经前12-16天,卵子从卵巢中排出后6小时以内受精能力最强,卵子存活时间并能维持受精能力达30小时左右,以后卵子开始变性,受精能力迅速减弱并消失。射入女性生殖道内的精子虽然最长可生存4~5天,卵子存活时间但具有较强受精能力的时间仅1~2天,也就是说只有在妇女排卵前后1~2天内性交,才有可能受孕。正常人射精后,精子进入子宫腔内约能存活2~3天,但其生育能力仅能保持1~2天。未进入子宫腔而滞留在阴道内的精子,其存活时间则不超过1天。卵子则随时成熟随时排出,虽然卵巢中有30~60万始基卵泡可以产生卵子,但是一生中仅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排出卵子,原则上每月只有一侧卵巢产生1个卵子,排出后很快进入输卵管准备受精,若遇不上精子,则会失去受孕能力至死亡。
2024-10-22 13:0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重庆渝都生殖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女性的卵子随着月经周期受到女性体雌激素的影响,在排卵后卵子在宫腔内会存活24小时,若是在24小时之内不能受精,就会自然死亡,所以在排卵后24小时就是怀孕的最佳时期.胎儿的发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受孕之前服用过药物:如抗生素,避孕药等这些药物导致胎儿后期出现畸形的几率很大,所以要在受孕之前的6个月就要禁止服用避孕药,抗生素类药.多次的刮宫,自然流产一般导致习惯性格流产的几率是非常高的,这种情况怀孕就要在医院接受保胎治疗.孕前禁止饮酒,抽烟,这两者会使得精子的质量降低,对受孕时很不利的.还有就是营养不良会导致胎儿在2个月时可能会出现停止发育的现象的发生.
2024-10-22 13:01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排出后的卵子存活时间平均为12~30小时,所以,如果想怀上宝宝,卵子就要赶快与精子汇合。如果卵子在去子宫的路上真的遇到了健康的精子,它们就会结合并开始创造新生命。但如果卵子没有碰上精子,那卵子就会在子宫中分解,结束这一段旅程。因为没怀孕,卵巢会停止制造有助于维系孕期的雌激素和孕酮(也称黄体酮)。随着这两种荷尔蒙水平的下降,变厚的子宫内膜会在月经期间脱落,和被分解的卵子一同排出体外。正常生育期妇女每月排卵一次,排卵日大约在下次月经前12-16天,卵子存活1天,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内可存活3天,因此排卵前3天排卵后1天同房就可能怀孕,称为危险期。
2024-10-22 13:01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宝宝春季应注意: 一防感冒:冬去春来,当孩子受凉、过食、过劳或惊恐之后,身体抵抗力降低,病毒和细菌会乘虚而入。此外,由于室内不经常通风,细菌和病毒的密度高,也会增加感染的机会。预防感冒,关键要加强身体和呼吸道的适应能力,坚持户外活动,不要给孩子穿得过多,经常开窗通风,每餐饥饱适度。 二防传染病: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对宝宝的衣物和被褥等必须勤洗勤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尽量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游玩,多食些蒜类食物,还可用黄连素液滴鼻和喷喉杀菌,经常让孩子用淡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在流行病高发季节,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咽喉肿痛、头痛、皮肤出血等症状时,必须马上送医院诊治,切勿延误。 三防佝偻病:春季,婴幼儿接触阳光机会少,容易造成维生素D和钙这两种营养物质的缺乏。孩子可出现多汗、易惊、夜啼、烦躁不安等,严重时可引起手足抽搐。因此,春天更要注意给宝宝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或服用鱼肝油制剂、维生素D等。晒太阳是防治佝偻病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之一,建议每天至少2小时。 四防皮肤病:春暖花开季节,一些宝宝面部、眼部周围常常出现一片片红斑,上面有细碎的糖状鳞屑,称为单纯性糠疹,这可能与春季多风干燥或长时间日晒有关,也有部分孩子因消化不良,维生素缺乏引起。应针对病因,避免风吹日晒,平时多吃些蔬菜、水果。另外,春季也是脂溢性皮炎的好发季节,应注意宝宝的皮肤护理,避免使用刺激性物品和化妆品;忌食刺激性食物。 五防过敏症:致敏物质随呼吸进入人体,产生过敏反应,可出现鼻痒、流涕、喷嚏、鼻塞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也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哮喘、气急、发绀等。因此有过敏史的宝宝切不可“拈花惹草”,外出归家应洗手洗脸。
2024-10-23 04: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