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阴道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饮食调整、作息规律、避免刺激、定期复查等。 1. 个人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纯棉、透气的内裤,并勤换洗。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液清洗阴道内部。 2. 饮食调整:少吃辛辣、油腻、甜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饮食清淡且营养均衡。 3.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4. 避免刺激: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以防交叉感染。同时,减少使用公共坐便器、浴巾等可能引起感染的物品。 5.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阴道炎患者要从多方面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治疗,才能促进病情尽快恢复。
2024-10-21 19:1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未婚女性阴道炎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不规范冲洗:阴道外连会阴,经常使用碱性肥皂或消毒剂清洁外阴,也可使阴道内菌群失调而患此病。2、经常穿紧身内裤:可由经常穿紧裆、裹臀的三角内裤及高弹力紧身健美裤引起。这类裤子面料为化纤织物且密不透风。阴道分泌物和汗液不易散发,适宜厌氧菌繁殖,引发该病。3、不注意经期卫生:月经期间,细菌可逆行进入阴道,不注意经期卫生,滥用不洁卫生纸,致使外阴受不洁卫生纸和月经棉塞污染,病菌乘机滋生进犯。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ask9SNJJ:谢谢你的回答
2024-10-21 19:1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阴道炎一般临床短期治疗效果都不错,但由于阴道环境湿润、皱襞多;周期性的阴道出血,破坏了阴道的正常生理、生化环境。由于阴道的这些解剖生理特点,导致阴道病原维生物极易潜伏、滋生。当各种原因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维生物即可大量繁殖再次发病。栓剂:如保妇康栓,是将药物导入人体腔道,通过阴道黏膜的吸收而产生局部或全身作用的一种剂型,其中海南碧凯保妇康栓是纯中药制剂,具有行气破瘀,生肌止痛的功效,故对于阴道为的治疗,要求足量全疗程治疗
2024-10-21 19:16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你好,这种情况如果能检查化验白带确诊是那种类型的阴道炎最好,对症治疗效果更佳。建议如果实在是不能或者不愿意检查,你可以考虑月经过去以后及时治疗一周,可以试着使用洁尔阴清洗然后阴道纳入海南碧凯保妇康栓,洗净双手及外阴,撕去铝箔,取出药栓。骑跨式,一脚着地,另一脚着小凳子,右手中指带上指套,将栓剂尖端向内推入阴道深处,至少一中指深。促进机体免疫反应:增加末稍血白细胞数,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平常少穿紧身裤或牛仔裤,内裤宜选择棉布质地。
2024-10-21 19:16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放弃滥用抗生素 咳嗽、发烧、头痛,就吃抗生素?殊不知,抗生素可能抑制部分有益菌群,霉菌就会乘机大量繁殖。因此,使用抗生素要慎之又慎。单独清洗内裤 霉菌可以在皮肤表面、胃肠道、指甲内等地方大量繁殖。如果家人或自己患有足癣、灰指甲等,就容易造成霉菌交叉感染。因此,内衣裤一定要单独洗哦。正确清洗外阴 女性糖尿病人阴道糖原含量和酸度偏高,易于被霉菌侵害。所以,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注意清洗外阴,选用PH4弱酸性女性护理液。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以免酿生湿热或耗伤阴血。注意饮食营养,增强体质,以驱邪外出。 1、多食含有丰富的活性嗜酸乳杆菌的酸奶,如双歧杆菌的酸奶、大豆低聚糖等,具有促使体内有益菌繁殖与生长、抑制有害菌生存的作用。 2、可食肉桂和蒜汁:使用这两种食物作调料,能对抗感染,杀死造成尿道感染的白色念珠菌。 3、多食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全谷类、全麦、糙米和蔬菜等消化比较慢,不可能促进酵母菌的成长。 4、抗氧化永不嫌迟。多食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抗感染,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微量元素锌、铁、镁、铜和硒等属于抗氧化物;还有一些诸如葡萄、柿子椒、苦瓜、西红柿、芥末和花椰菜等食物以及姜黄和银杏等草药中含有生物类黄酮、番茄红素、多酚类和花色素等,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作用。 但是,要尽量避免摄取富含单糖的食物。白色念珠菌靠单糖而繁衍,所以,要避免摄取富含单糖的食物和高量酵母的食物,如酒精饮料、蔗糖、糖蜜、甜菜、花生、乳酪、水果干以及土豆、玉米、红薯等含糖较高的食物
2024-10-22 10: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