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肛肠 > 正文

儿童拉屎拉出血,家长别慌!这样应对

2025-05-20 13:36:00      家庭医生在线

儿童拉屎拉出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肛裂、痔疮、肠息肉、急性肠炎、肠道寄生虫感染等。

1. 肛裂:通常是由于大便干结、排便用力等原因,导致肛管皮肤裂开。儿童会在排便时感到疼痛,粪便表面或便纸上可见少量鲜血。治疗时,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可使用温水坐浴,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促进裂口愈合。也可遵医嘱外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预防感染。

2. 痔疮:儿童患痔疮相对较少,但长期便秘、久坐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表现为排便时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一般无疼痛。治疗上,要改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增加活动量。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肛泰栓等药物,减轻症状。

3. 肠息肉:是小儿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表现为无痛性便血,血液多与大便不混合。对于较小的肠息肉,可定期观察;较大的息肉或引起明显症状的息肉,通常需要通过手术切除,如内镜下息肉切除术。

4. 急性肠炎: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除了便血,还可能伴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治疗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调节肠道菌群,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抗感染(细菌感染时)。

5. 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等,寄生虫在肠道内活动,可能损伤肠黏膜,导致便血。可伴有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片等驱虫药物进行治疗。

当儿童拉屎拉出血时,家长应仔细观察孩子的症状,包括便血的颜色、量、是否伴有疼痛等。如果症状较轻,可先通过调整饮食等方法进行观察。但如果便血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发热、剧烈腹痛、精神萎靡等,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肠镜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