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肛肠 > 正文

震惊!便血背后可能隐藏的5大病因,你知道几个

2025-05-13 17:54:01      家庭医生在线

便血背后可能隐藏的5大病因分别是痔疮、肛裂、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肠息肉等。

1. 痔疮:是引起便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排便时粪便擦破隆起的曲张静脉,或排便用力使血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曲张静脉血管破裂,从而出现便血,通常表现为便后滴血或纸上带血,颜色鲜红。治疗方法包括改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防止便秘。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痔疮栓、槐角丸、云南白药痔疮膏等。

2. 肛裂:常因大便干结、排便用力过猛,导致肛管皮肤全层裂开。患者在排便时会感到剧烈疼痛,随后出现便血,血色鲜红,量较少,多为粪便表面带血或便纸上染血。治疗上,首先要保持大便通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实现。药物方面,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利多卡因凝胶等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

3.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炎症会导致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从而引起便血,便血的同时常伴有腹泻、腹痛、黏液便等症状。治疗药物有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醋酸泼尼松片等,需遵医嘱使用。

4. 结直肠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便血,血液通常与粪便混合,颜色可呈暗红色或果酱色,还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肿块、消瘦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

5.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当息肉表面的黏膜发生破损时,就会出现便血,一般出血量较少,多为间断性便血,颜色鲜红。治疗通常采取内镜下切除息肉的方法,术后还需定期复查。

便血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不同病因导致的便血在症状表现上可能有所差异。当出现便血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