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肝病频道 > 肝病分类 > 乙肝 > 正文

中医是怎样治疗乙肝的

2017-01-18 17:00:06      

中医认为,乙肝病毒属于一种湿热疫毒的邪气。临床研究也发现,湿热阻滞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中医临床证型。溪黄草、茵陈蒿等众所周知能治疗乙肝的中草药,就是针对湿热的。中医还认为,湿性黏腻,缠绵难去,因而容易造成病程延长,形成慢性病。所以说湿邪不去,肝炎是无法痊愈的。

虽然如此,但不是每个肝炎病人都要用溪黄草、茵陈蒿祛湿的。湿邪一般分为湿热和湿浊两种。湿热 这类患者比较多,表现为口干、口苦,喜欢喝冷水,吃了煎炸的东西容易上火,小便比较黄,舌苔黄、厚、腻。这类患者在治疗方面一般选用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为主方,再酌情加减药物治疗。中成药方面,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溪黄草冲剂、双虎清肝颗粒、乙肝清热解毒颗粒等。

食疗方面,可用溪黄草、卤陈蒿、板蓝根、田基黄、鸡骨草、布渣叶等清热利湿的中药煲汤,或煮水代茶喝。这类患者一定要注意两个问题:

1、不能过早使用滋补药品。湿热的祛除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有些慢性肝炎的患者,连续用了3个月的药,舌苔才退干净。如果没把湿热祛除干净,就过早使用补品,不仅不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反而会使湿热的情况加重。

2、要定期到医院复诊。清热祛湿的药物相对比较苦寒,有损伤脾胃的可能,因此患者服用段时间后,应该找医生看舌查脉,了解湿热是否已经祛除干净。如果是,就不要再继续服用那些药物,以免损伤人体的正气。湿浊 这类患者相对少。

他们与湿热患者的区别是,舌苔虽然厚腻但不黄也有口干口苦,但却不喜欢喝水。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是,他们有明显的身体困重感,每天都觉得很累,好像背着很重的东西。湿浊患者,胃口一般都比较差,严重者还有口中发黏的感觉,大便也是偏烂的。治疗方面,可选用胃苓汤、藿朴夏苓汤等。中成药方面,可用利湿散、健脾祛湿冲剂等。

作为饮食调理,最值一提的就是土茯苓煲龟,它有祛湿清浊的作用。当然,经济条件不好的,可以用薏米、茯苓等来煲汤或煲糖水,效果也是不错的。湿浊患者千万不能用治疗湿热的药物,否则会损伤脾胃,使湿浊更难祛除。

(责任编辑:陈晓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