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儿科 > 正文

溶血性黄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014-03-16 20:57:20      家庭医生在线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这种情况被称为溶血性黄疸。下面为为大家介绍溶血性黄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溶血性黄疸的病因

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都能发生溶血性黄疸:

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②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黄疸的发病机制

红细胞大量破坏时,生成过量的间接胆红素,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时溶血性贫血引起的缺氧,红细胞破坏释出的毒性物质,均可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间接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

(责任编辑:吴敏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成人溶血性黄疸病因临床症状及诊断

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多……详细>>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

什么是溶血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详细>>

溶血性黄疸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溶血性黄疸的皮肤与猪膜黄染常为轻度呈浅柠檬黄色,且常因贫血而伴有皮肤苍白。溶血性黄疸原因是:①红细胞本身内在缺陷;②红细胞受外在因素所损……详细>>

溶血性黄疸症状是怎么引起的?

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详细>>

溶血性黄疸肝炎

溶血性黄疸: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的疾病,都能引起溶血性黄疸。详细>>

  • 邝小枫

  • 陆枫林

  • 诸葛宇征

  • 王友凤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