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鹅口疮,是口腔粘膜受白色念珠菌(属霉菌)感染所致.粘膜上出现乳白色的小点或融合成片,颇似奶块,白膜覆盖在口胶粘膜上,不易擦去.初起时成小片状,逐渐融合成大片,形似奶快. 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鹅口疮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疾病因为常常在口腔里发生白色的假膜,有时这种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样.所以称为雪口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就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在体弱的成年人中亦可发生.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儿童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 以下情况均可引起感染: 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都可以是感染的来源; 3.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此时牙床可能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5.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鹅口疮.[编辑本段]临床表现 1.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编辑本段]治疗 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以及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的孩子,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孩子,以及奶头,食具不卫生,使霉菌侵入口腔黏膜.这些孩子机体抵抗力普遍较差,如果口腔护理不当,白色念珠菌容易入侵并大量繁衍.两侧颊黏膜,舌,面,牙龈以及上颚等处可见白色点状或片状膜样物,不易拭去,强行去除,其下方可见不出血的红色创面.严重的鹅口疮患儿,口腔内犹如白色雪花层层叠叠,壅塞咽喉,影响呼吸,患儿烦躁不安,拒食. 局部用药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 全身用药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 饮食卫生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奶瓶,奶头,碗勺等专人专用,使用后用碱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母亲应先洗手,清洁乳头. 营养供给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并适当增加维生素B和C的供给,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2016-03-10 10:3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可以一起用的,这个是可以合起来用的放心吧,只霉菌素片需要冷藏保存,碳酸氢纳擦完摸只霉菌素
2016-03-10 06:4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口炎是指口腔粘膜的炎症,若病变限于局部如舌,齿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等.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C缺乏等.常由细菌,病毒,真菌或螺旋体感染引起.食具消毒不严;口腔不卫生或由于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有利于口炎的发生.口炎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鹅口疮,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等.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炎.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及污染的乳具感染.临床表现1.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2016-03-10 05:3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鹅口疮(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鹅口,雪口,鹅口疳,鹅口白疮.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 《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小儿口里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疮,如鹅口里,世谓之鹅口.”为多见于新生儿,婴儿泄泻及营养不良或麻疹等病后期的口腔疾患之一.主症为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故名.脾开窍于口,脾经郁热,循经上行,熏于口舌而致.治宜清热泻火,用泻黄散加生地,黄连.脾热导致胃阴不足者,宜益气养阴,用益胃汤.并用青黛,儿茶或冰硼散,锡类散,涂拭患处. 婴儿口腔两侧黏膜或舌头上有时会出现状似奶块的白色片状物,而且不易去除.这是由是一种霉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医学上称为鹅口疮.[编辑本段]鹅口疮引起的原因 鹅口疮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这种疾病因为常常在口腔里发生白色的假膜,有时这种假膜白得象一片雪一样.所以称为雪口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就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通常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的婴儿中,在体弱的成年人中亦可发生.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儿童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 以下情况均可引起感染: 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都可以是感染的来源; 3.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此时牙床可能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 5.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鹅口疮.[编辑本段]表现及症状 1.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 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3.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2016-03-10 04:05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鹅口疮又名“白口糊”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鹅口疮主要发生于长期腹泻,营养不良,长期或反复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婴幼儿.也可经消毒不严被污染的食具如奶瓶,奶头感染而得病.鹅口疮表现为口腔粘膜附着一片片白色乳凝状物,可见于颊粘膜,舌面及上腭等处,有时可蔓延至咽部,不易擦掉,强行揩去,容易出血.如病变累及食道,气管,支气管,肺泡时,会出现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咳嗽,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鹅口疮的局部处理基本与口腔炎相似,外涂制霉菌素或冰硼散.也可服清热解毒中草药.
2016-03-10 03:35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