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心慌、气短、无力、心跳有力、恶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脏疾病、贫血、低血糖、呼吸系统问题、内分泌失调等。 1.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心脏功能异常会影响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导致上述症状。 2.贫血: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不足,无法满足身体的氧需求,引发心慌、无力等。 3.低血糖:血糖水平过低,能量供应不足,可出现这些不适。 4.呼吸系统问题: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影响气体交换,导致缺氧和相关症状。 5.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激素水平失衡,影响代谢和身体机能。 6.精神因素:长期焦虑、紧张、压力大等,可能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这些表现。 总之,出现心慌、气短、无力、心跳有力、恶心的症状,可能是多种疾病的信号。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血糖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5-01-23 06:1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您好,您的情况,建议就诊医院复查心电图,检查心肌酶等等,明确诊断指导治疗。不同的患者病情不同,心脏为什么会缺血呢?血压降低、主动脉供血减少、冠状动脉阻塞,可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心瓣膜病、血粘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也会使心脏供血减少。还有一种情况,心脏供血没有减少,但心脏氧需求量增加了,这是一种相对心肌缺血。建议明确引起病情指导治疗。一般来说,明确诊断的心肌缺血,要积极控制和缓解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积极药物治疗的。心肌缺血者要注意饮食,低脂肪高纤维.情绪避免激动,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希望帮到您,祝您健康.
2016-02-21 05:09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1.控制热量,保持理想体重。 2.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许多研究证明,长期食用大量脂肪是引起动物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而且还证明脂肪的质对血脂的影响更大,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多不饱和脂肪酸则能降低血胆固醇,一般认为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之比(p∶s∶m)以1∶1∶1为宜。膳食胆固醇含量对体内脂质代谢会产生一定影响,应适当加以控制。 3.控制食糖摄入。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在我国人民膳食结构中就是主食量过多),可造成热量入超,在体内同样可转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并使血脂升高。经研究证明,在碳水化合物中升高血脂的作用,果糖高于蔗糖,蔗糖高于淀粉。美国、加拿大等国,人们的食糖量可占一日热能的15~20%,其冠心病发病率远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因此,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尤其是控制食糖摄入量,一般以不超过总热量的10%为宜。 4.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并能促进胆酸从粪便中排出,减少胆固醇的体内生成,故能降低血胆固醇。故在防治冠心病的膳食中,应有充足的膳食纤维。 5.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从而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还能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管壁。尼克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心肌并改善心肌缺氧,预防血栓发生。 6.保证必需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供给。碘能抑制胆固醇被肠道吸收,降低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着,故能减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常食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膳食中钙、镁、钾、钠、铜、铬等也同冠心病发病有关。 7.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晚餐也不宜吃得过饱,否则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8.禁饮烈性酒。酒精能使心率加快,能加重心肌缺氧,故应禁酒。
2016-02-21 00:11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