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岁患肺癌,子女会遗传吗?
我今年已经四十五岁了,之前身体一直很不舒服,前两天在儿女的劝说下去了医院做了详细的身体检查,今天去医院拿了报告,医生说我得了肺癌,我的儿女现在都没事,可是我怕他们以后也会有肺癌。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夏忠军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三级甲等
血液肿瘤科
-
肺癌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因素、生活环境、不良生活习惯、职业暴露和基础疾病等。子女患肺癌的风险并非绝对,需综合多方面判断。 1.遗传因素:部分肺癌存在遗传易感性,但并非所有肺癌都由遗传导致。如果家族中有多位直系亲属患肺癌,子女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2.生活环境: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工业废气、放射性物质等环境中,会增加肺癌发生的风险。 3.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大量吸烟、酗酒,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经常熬夜等,均可能提高肺癌的发病几率。 4.职业暴露:某些职业长期接触石棉、氡气、砷、铬、镍等有害物质,也易引发肺癌。 5.基础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肺部疾病,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和控制,有可能发展为肺癌。 总之,虽然肺癌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子女是否患病不能仅依靠这一点来判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肺癌。
2025-03-28 00:3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你好,根据大量实验结果发现,同卵双胞胎同时患乳腺癌、胃癌、肠癌的机会比异卵双胞胎高2倍。癌症患者后代得恶性肿瘤的机会也要大一些,如胃癌患者后代得胃癌的机会比一般人高4倍。同一家族中可多人患视网膜母细胞瘤,这说明癌症确实与遗传有关。现已证明癌症属体细胞遗传病,但环境因素的作用也十分重要。由于遗传因素目前尚无法改变,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注意锻炼身体,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保持心情愉快,即能达到不发病或减少发病的目的。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肺癌的分布情况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从主支气管到细支气管均可发生癌肿。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位置靠近肺门者,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者称为周围型肺癌,一旦确诊需尽早治疗,肺癌患者最好采用有效的传统中药保守治疗,有可能康复,许多患者康复后能够长期存活。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你用虫草、猪苓、明党参、桑寄生、青阳参、香菇、红豆蔻、桑白皮、杜仲、降香、茯苓、白术、八月札、知母、片姜黄、制南星、山萸肉、木瓜、仙茅、制半夏、补骨脂、独活、当归、土鳖虫、青黛、肉桂、苦参、金精粉、葫芦巴、白癣皮、赤芍、山豆根、远志、泽泻、金银花、乌术粉、制鳖甲、连翘、紫草等配合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对肺癌效果非常好,临床应用于肺癌患者的治疗,其功效能在短期内缩小肿块,控制转移、减轻痛苦、稳定病情、延长生存期,甚至达到临床治愈。这些传统中药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癌细胞转移扩散,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以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同时又不产生副作用,均在治癌抗癌的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最终达到战胜癌症的目的,并可以防止残存癌细胞卷土重来,杜绝复发转移。希望正确治疗,早日康复!
2016-01-25 19:07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除了外界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内在因素如遗传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如果没有外界致癌因素的作用的话也是很难发生癌症。所以平时要远离放射源,有条件的话可以吃些抗癌中药比如含量在16%以上的人参皂苷Rh2(护命素)预防癌症的发生,而且还可以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如果还有其它疑问,欢迎在线咨询,我将详细为您解答。G9
2016-01-25 18:0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是因为我们体内的细胞由于我们免疫力低下所引起的细胞癌变的疾病肝癌既然不是遗传病,它就不能传给后代,它主要由生活不规则引起的,跟吸烟喝酒息息相关,如果不想患病,就从生活点滴做起
2016-01-25 06:12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的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称支气管肺癌。肺癌是它简称或通常称呼。肺癌的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首选。不会遗传。平时要注意:可多吃些含硒的食物,硒在医学上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高活性吸收好,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并减少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如胃肠不适、骨髓抑制等;阻延癌细胞转移,提高对放、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耐受基础。
2016-01-25 06:09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