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腹部左上角隐隐作痛且早上起床肚子痛,可能由胃炎、胃溃疡、胰腺炎、脾脏疾病、肠道功能紊乱等引起。 1.胃炎:胃黏膜的炎症,可因饮食不规律、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导致。症状包括上腹疼痛、腹胀等。治疗常使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枸橼酸铋钾等药物。 2.胃溃疡:胃黏膜受损超过黏膜肌层。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引起。表现为周期性上腹痛。常用药物有雷贝拉唑、硫糖铝混悬凝胶、康复新液等。 3.胰腺炎:胰腺组织的炎症。常见病因有胆道疾病、酗酒、暴饮暴食等。常有左上腹剧痛。治疗药物包括奥曲肽、乌司他丁、加贝酯等。 4.脾脏疾病:如脾梗死、脾周围炎等,也可能出现左上腹疼痛。 5.肠道功能紊乱:精神因素、饮食等可引发。症状有腹痛、腹泻或便秘。一般通过调整饮食、心理调节改善,必要时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马来酸曲美布汀片等。 腹部左上角隐痛且晨起腹痛的原因较多,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诊断,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02-27 22:36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十二指肠炎是指十二指肠的炎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者也称非特异性十二指肠炎.本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呕血和黑便,有时和十二指肠溃疡不易区别,单纯临床症状无法确诊,本病常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道疾患或慢性胰腺炎并存.而根据粘膜损伤的严重程度,可将胃炎分为糜烂性胃炎和非糜烂性胃炎,也可根据胃累及的部位进行分类(如贲门,胃体,胃窦).根据炎性细胞的类型,在组织学上可将胃炎进一步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然而尚无一种分类方法与其病理生理完全吻合,各种分类尚有重叠.急性胃炎表现为贲门和胃体部粘膜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粘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对胃酸偏高而有腹痛者可给予H2-受体阻滞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甚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碱性药物如盖胃平,氢氧化铝凝胶等对缓解症状有较好疗效.体针:取足三里,内关,中脘.肝气犯胃加期门,阳陵泉;脾胃虚寒加脾俞,胃俞,章门;泛酸加太冲.耳针取十二指肠,小肠,脾,胃,交感,神门等穴.可针刺,也可贴敷.拔火罐:脾胃虚寒型的十二指肠炎可于神阙,中脘,关元穴处拔火罐,积极消除病因应忌烟酒,避免服用刺激性药物.基于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选择能杀灭该菌的药物,就能改善症状,减轻胃粘膜炎症.对幽门螺杆菌有杀灭作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Amoxicillin),灭滴灵(甲硝唑),痢特灵(Furazolidone),四环素(Tetracycline),克拉霉素(Cramycin)等.临床上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往往将上述抗生素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效果更好.如丽珠得乐+灭滴灵,丽珠胃三联等.中成药类的谓尔舒全效能胃药对杀灭幽门螺旋杆菌也有较好的作用,李氏胃炎贴外用贴剂通过穴位用药可直达病灶消除炎症治疗效果很好.如果胃炎按照幽门螺杆菌来治疗,久治不愈,说明患者的胃炎是由胃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只要调顺了支配患者胃肠道的植物神经功能,不管是多么顽固的胃肠病都可以康复!“安神护胃剂”在治疗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方面有特效作用,一般5天内可以消除失眠,胃痛,胃胀,恶心等症.预后最好用中药调养,以下是药方(1)虚寒胃痛冲剂,6g,2次/天,用于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炎;气滞胃痛冲剂,6g,2次/天,用于肝胃不和型十二指肠炎;瘀血胃痛冲剂,6g,2次/日,用于瘀阻胃络型十二指肠炎,(2)马齿苋,辣蓼各30g,水煎服.应用于十二指肠炎属湿热证者.(3)乌芨散(乌贼骨粉2g,白芨粉2g,每次0.5~1.0g,每日3~4次.应用于十二指肠炎伴黑便或呕血者.(4)白胡椒,肉桂各6g,共捣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丸.用于脾胃虚寒型十二指肠炎.忌食生冷.(5)桃仁,五灵脂(火煨制)各等分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用于胃络瘀血型十二指肠炎.(6)百合,丹参各30g,乌药,良姜,香附各9g,檀香6g,砂仁3g,水煎服,适用于长期难愈胃痛,虚实寒热夹杂者.
2016-01-01 04:34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