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反复,治疗方法及广告药真假?
从去年十二月份起,有一次拉肚子,便中有血,随后到医院,开的药吃,以后便中没有血了,大约一个月,肚子恢复了.但过了二十来天又开始了,肚子肚脐周围压痛,肠鸣,大便不算稀,有点黏液,不消化,有时能看到昨天吃的东西.到医院大夫说是慢性结肠炎,开了药,消炎药,还有肠复康,洁白胶囊,吃不也不管用,身体一直消瘦下去,我想问以下,象我这种情况,有没有什么治疗方法,在网上广告的特效药,愈后永不复发的是不是真的?会不会是骗钱呢?谢谢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病因多样,如感染、免疫、遗传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心理调节等。网上广告的特效药多不可信。 1. 病因: 感染因素: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肠道。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失衡引发炎症。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影响肠道功能。 饮食因素: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损伤肠道黏膜。 2.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可使用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等,缓解炎症。 饮食调整:避免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心态,减轻精神压力。 中医治疗:如中药调理、针灸等,辅助改善症状。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关于广告药: 夸大疗效:往往声称永不复发,不符合疾病特点。 缺乏科学依据:未经过严格临床试验和监管。 可能存在风险:成分不明,可能延误病情甚至造成损害。 慢性结肠炎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患者应保持耐心,遵循医生建议,切勿轻信网上的特效广告药。
2025-02-26 22:2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建议口服奥美拉唑和云南白药胶囊治疗效果很好如你果你觉的不够详细,欢迎你再次咨询:祝你身体健康.
2015-12-30 23:4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1.少吃或不吃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包括:猪油,牛油,肥肉,动物内脏,鱼子等.2.植物油限制于每人每日20-30克左右(约合2-3汤匙).3.不吃或少吃油炸食品.4.适量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金枪鱼等.5.每日补充膳食纤维素35克以上.6.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藻类等.7.用部分粗粮替代细粮.8.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9.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产品等,以补充维生素e.10.注意摄取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
2015-12-30 22:4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要根冶的话,相对时间要长些,但要有恒心,可以用改善肠道环境的方法来根冶,用黄金双歧因子,来增殖肠道双歧杆菌数量,调理一下肠胃,以改善大便症状,从而达到平衡肠内微细环境的方法来根冶,效果都很不错,因为要恢复肠道功能,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这个方法少则一2个月,多则一年半载.双歧杆菌栖局主要在小肠末端和盲肠,结肠内,作为双歧增生因子必须经过小肠前段时不被胃酸破坏和消化吸收.如葡萄糖虽然在体外使双歧杆菌增殖,可葡萄糖在小肠前段已被吸收,根本无法到达结肠,故不适合做成双歧增生制剂.这样就筛选出一些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黄金双歧因子糖(其属于单糖),以原形到达结肠,为肠道细菌所利用,亦称“结肠食品”.所以结肠患者都可以食用.
2015-12-30 05:37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下边是我详细的叙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粘膜,表现为炎症或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有持续性或反复作粘液血便、腹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但不应忽视少数只有便秘或无血人理的患者。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肠道外表现。在排除菌痢、阿米巴痢、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Crohn病、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①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之1、2、3三项中之一及/或粘膜活检可以诊断本病。②根据临床表现及钡剂灌剂灌肠有①②或③之一项者可以诊断本病。③临床表现不明显而有典型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典型改变者,可以诊断本病。④临床表现有典型症状或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并无典型改变者,应列为“疑诊”随访。诊断步骤临床有慢性粘液血便,疑诊本病时应作下列检查:①多次粪便培养痢疾杆菌,涂片找阿米巴以及根据流行区特点除外痢疾和血吸虫病等。②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检查,兼作粘膜活检。暴发型或重症患者可以暂缓检查。③钡剂灌肠了解病变的性质、程度及范围,同时除外其他疾病。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其临床类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态分期。1.类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急性暴发型、病变范围及病态分期。(注:①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暴发型症状严重伴全身中霉性症状,伴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除暴发型外,各型均有不同程度分级并可相互转化。②轻度患者腹泻每日3次,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脉搏加快或贫血,血沉正常。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间。重度腹泻每日6次以上,明显粘液血便,体温37.5℃以上,脉搏在90/min以上,血红蛋白<100g/L,血沉30mm/第1小时。)2.病情程度轻度、中度、重度。3.病变范围直肠炎、直乙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右半结肠炎,区域性结肠炎,全结肠炎。4.病态分期活动期,缓解期。1.结肠镜所见①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呈弥漫性分布。②粘膜粗糙呈细颗状,粘膜血管模糊,脆易出血,或附有脓血性分泌物。③可见假息肉,结肠袋往往变钝或消失。2.粘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可见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3.钡剂灌肠所见①粘膜粗乱或有细颗粒变化。②多发性浅龛影或小的充盈缺损。③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可耻下场呈管状。5.手术切除或病理解剖学可见肉眼或组织学的溃疡性结肠炎特点。1.慢性细菌性痢疾常有急性细菌性痢疾史,抗菌药物治疗有效,粪便培养分离分离出痢疾杆菌,结肠镜检时取粘液脓性分泌物培养的出性率较高。2.慢性阿米巴痢疾病变主要侵犯右侧结肠,也可累及左侧结肠,结肠溃疡较深,边缘深切,溃疡间粘膜正常。粪便或结肠镜取出的分泌物中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抗阿米巴治疗有效。3.血吸虫病在流行病区有疫水接触史,粪便检查可见血吸虫卵,孵化毛蚴阳性。直肠镜检在急性期可见直肠粘膜有黄褐色颗粒,活检压片或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血吸虫卵。患者常伴肝脾肿大。4.Crohn病5.肠易激综合征粪便有粘液但无脓血,可有便秘和腹泻交替,常伴腹痛、腹胀、肠鸣及全身神经官能症,各种检查无明显品质病变发现,症状与情绪、精神状况密切相关。6.结肠癌多见于中年以后,肛门指诊常能触到肿块,粪潜血常阳生,X线钡剂灌纤维结肠镜检,有鉴别诊断价值。值得注意本病易与慢性菌痢混淆诊断。二者均为慢性脓血便,肠镜为慢性炎症,尤其对未发现肠粘膜质脆易于出血、腺体排列异常和隐窝脓肿,钡灌肠未发现结肠袋改变等较为特异病变,仅见慢性炎症或“毛刺或锯齿状”阴影时更易误诊。作者曾对16例慢性脓血便,肠镜报告为“慢性结肠炎”,钡灌肠示“毛刺或锯齿状”阴影,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者进行研究发现6例为慢性菌莉,均为多次(3~6次)加强的松激发(大便培养前口服强的松3日,每日40mg)后大便培养出弗氏痢疾杆菌者应引以为戒。其他尚需鉴别者有:肠结核、缺血性结肠炎、伪膜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结肠息肉病、结肠憩室炎等。溃结治疗应采用综合疗法,包括休息、饮食调节进少渣饮食,忌食乳类及过敏食品,重得应行肠外营养(TPN),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蛋白质,改善全身状况,解除精神因素及对症治疗。一.溃结的药物治疗1.柳氮磺胺吡啶(SASP)类SASP治疗溃结已多年,口服4~6g/日,64%~77%患者疗效良药苦口好,症状缓解后以2g/日维持,至少1年,89%的患者可保持无症状。SASP用量大时疗效提高,但副作用亦增加。SASP到结肠后被肠内细菌偶氮还原酶裂解为5-氨基水杨酸(5-ASA)和磺胺吡啶,前者为有效治疗部分,后者为引起副作用因素。若仅服5-ASA因被上消化道吸收,无足量药物到达结肠,而难生疗效。近年研制了5-ASA口服新剂型如潘他沙(Pentase)、Ascol、奥柳氮(Olsalazine)、Poly-5-ASA、Balsalazide等,由于不含磺胺吡啶,副作用降低。近年不少学者注意到局部给药能减少副作用,如应用SASP或5-ASA肛栓或灌肠剂,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并维持时间较久,使疗效提高。尚有报告局部用药与全身治疗,有协同作用,可减少SASP口服量。其治疗机制与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的产生,亦可抑制自由基等有反应,尚有皮疹、粒细胞减少、肝肾损害及胰腺炎等,其发生率与用量成正相关。2.4-氨基水杨酸(4-ASA)又称PAS,系一抗结核药,以2g溶于100ml水中,每日保留灌肠1次,治疗8周有效率达83%。Ginsberg等报道4-ASA每日分次口服4g,经12周治疗,55%患者疗效良好。4-ASA对溃结治疗的机制尚不明。3.肾上腺皮质激素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稳定细胞及溶解体膜,调节免疫功能,减少巨噬细胞及中性白细胞进入炎症区。能阻滞白三烯、前列腺素、血栓素等形成,降低炎症反应,而使溃结临床症状迅速改善。一般活动性溃结口服的松40~60mg/日;病情重口服疗效不佳者,可静脉滴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200~300mg/日,或以琥珀酸氢化考的松100mg加入100ml液体中直肠滴注,优于保留灌肠。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易生副作用,故待症状好转后应渐减量,经2~3个月停药,对溃结缓解率约为55.7%~88.2%,长期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并不能防止复发。近年一些新型皮质激素如丁地去炎松(Budesonide)、巯氢考的松(Tixoctopivalate)等,无全身副作用,灌肠治疗溃结,疗效优于其他皮质激素。有人用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Propionate)系一口服后全身生物利用度低的含氟皮质类固醇,具有不易被吸收,大部到达结肠的特点,以每次5mg每日4次口服,共4周,其疗效因用量小较泼尼松稍差,如提高用量疗效亦提高,但很少有副作用。尚有糖皮质激素泡沫剂(Foam),小剂量直肠注入与大剂量氢化考的松保留灌肠疗效相等,较灌肠方便。4.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剂当糖皮质激素治疗不佳或不能耐受其副作用时,可选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6-MP等;近年应用氨甲喋呤、环孢素-A(Cyclospin-A)10mg/kg,有时获良好疗效,但这类药均有一定副作用应慎用。亦有报道应用青霉胺、左旋咪唑、干扰素、7S-γ球蛋白等,有一定疗效。5.鱼油(Fishoil)为白三烯合成抑制剂,口服鱼油辅助治疗轻、中度活动性溃结,可获临床改善。有报道在用糖皮质激素、SASP治疗的同时,辅以口服鱼油5.4g/日,可提高疗效。6.灭滴灵可抑制肠内厌氧菌、减轻溃结症状。另外,灭滴灵有影响白细胞趋化性及某些免疫抑制作用,对溃结有一定疗效。但用量大、用时较久,易生胃肠反应。7.色甘酸二钠能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脱颗粒,抑制组织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等介质释放,减轻抗原-抗体反应对肠壁损伤。200mg/次,每日3次餐前服;或600mg保留灌肠,有报道与强的松20mg疗效相似。8.抗感染药对有并发感染者,应有针对性选用抗生素,但不宜作为常规用药,以免改变患者对SASP的疗效和反应。9.其他药物①可乐定(Clonidine)有抑制肾素及一些神经介质释放作用,口服0.15~0.225mg/次,每日3次,对溃结有疗效。②钙通道阻滞剂如异搏定、硝苯吡啶,具有止泻、止痛和抑制分泌等作用。桂利嗪50mg,每日口服4次,亦有较好疗效。③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H2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肠壁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减少溃结便次等症状。④氯喹可能减慢抗原反应,促使肠上皮细胞功能正常,可使溃结症减轻。此外,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5-脂氧合酶抑制剂Zileuton(A-64077)、酮替芬(Ketotifen)等,均可使溃结症状缓解。二.中医治疗溃结石在中医应属于“泄泻”、“肠”、“休息痢”等范畴。其治则为中医辩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整体观念”为指导。因此,治宜攻补兼施,祛邪为主,兼顾培土扶正。以健运脾胃,利湿热为主。祛邪应清热消炎,可选用黄连、黄芩、白头翁、马齿苋、蒲公英、败酱草等;扶正健脾、利湿,可选用党参、黄芪、茯苓、山药、扁豆、苡仁、白术等。再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有报道参苓白术散合连理汤加减、白头翁合霍朴夏苓汤加减或痛泻要方合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溃结,均取得较好效果。中药灌肠治疗①湿热实证者以黄芩15g、10g黄连、秦皮10g、白皮翁30g、白芍15g、白芨15g、石榴皮15g。②脾虚夹温证者以黄芪30g、黄连10g、黄芩10g、马齿苋30g、白芨10g、苍术50g、五倍子5g。上二方均为水煎50~100ml,待冷,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半个月为1疗程。亦有用锡类散、黄连素、苦参、云南白药,保留灌肠者。亦有用中成药如结肠宁、补脾益肠丸、结肠炎丸等与西药配合治疗溃结,取得良好效果。三.手术治疗当并发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脓肿与瘘管形成、顽固性全结肠炎、内科治疗无效或有癌变者,应行手术治疗。减少过敏食物及损伤肠道药物的摄入,减少精神负担和精神创伤,避免感染疾病发生,保持较长的维持治疗,可减少复发。1.近期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2.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纤维结肠镜复查粘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3.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国内溃结以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为多,轻症及缓解期长者预后较好,病变只局限于直肠者预后良好。年过60岁或20岁以下者,病情往往严重,有并发症、低血钾、低蛋白血症、病变范围广者,预后差。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椎炎并不影响预后。并发结肠穿孔或大出血时预后较差。病程长超过10年者,癌变率较高。如果满意我的回答请采纳。
2015-12-30 02:13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