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男性双下肢水肿等症状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主诉】:双下肢间断水肿、脚趾变色疼痛11月,加重伴心前不适8天。【病史】:患者男性,80岁。患者自述于入院前11月无明显原因出现双下肢浮肿、脚趾变为紫色疼痛。在当地治疗后(用药不祥),水肿消退、脚趾疼痛减轻,但停药后脚趾疼痛、变色及双下肢水肿复发。此间出现咳嗽,活动后心累气促。夜间喜高枕平卧,未到医院诊治过。入院前8天再次出现双下肢水肿,脚趾颜色加深,活动后心累气促,夜间需高枕卧位休息。入院前3月右足第2趾红痛,最后致第2趾脱落,当时出血不多,未就医。入院前1天,患者下床解便跌倒,被家人发现扶起,当时无昏迷、呕吐,无大小便失禁,诉左下肢疼痛但活动无明显受限。痛后未到医院诊治过,未诉明显畏寒、发热。前2-3天出现血性稀便,每日1-2次,无呕血,无腹痛。小便尚正常,精神食欲可。【检查】:生命体征正常,颈静脉充盈,肝颈征阳性,双肺略呈桶状,肋间隙变宽,双肺呼吸音增强,双下肺叩实,呼吸音消失。心界扩大,心音遥远,心率74次/分,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腹稍膨隆,无包块及肠型,上腹轻压痛,肝脾肋下为扪及,腹部稍浊,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压陷性水肿,双上肢末端变凉,压下紫绀,双下肢踝关节以下呈紫绀色,冰凉。右二趾第2、3趾节缺失。第2趾骨露出,局部红肿无出血,足底、背对刺激减退。胸片:1、双胸腔少量积液。2、心影增大。双足正斜位片:1、骨质增生。2、右足第5趾骨第一指节骨折。3、右足第二趾骨末端缺失。彩超:胸腹腔积液,二尖瓣狭窄、全心增大,心包少量积液。心电图:1、左前分支阻滞,2、T波改变,3、窦性心动过速。ASO、RF均阴性,肾功、肝功正常,K5.99、Na137.2、Cl105.9、Ca1.96(mmol/L),血糖2.26mmol/L。血脂正常,白细胞8.2*10^9、中性80.5%、HB150g/L,大便常规:血便、OB+、WBC+、RBC++【诊断】:【治疗经过】:【问题/讨论/请教】:请大家帮忙分析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谢谢)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该患者的症状较为复杂,可能的诊断包括心源性疾病、血管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 1.心源性疾病:患者心界扩大、心音遥远、全心增大,可能存在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会导致体循环淤血,引起双下肢水肿、胸腔积液等。治疗上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减轻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改善心室重构,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 2.血管性疾病:双下肢及脚趾变色、冰凉,不排除下肢血管栓塞。可通过血管造影明确诊断,治疗可能包括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3.感染性疾病:右足局部红肿,虽无明显畏寒发热,仍需警惕感染。需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呋辛。 4.代谢性疾病:血糖 2.26mmol/L 偏低,可能影响机体代谢及血液循环。需进一步明确低血糖原因,及时纠正。 5.免疫性疾病:ASO、RF 均阴性,可基本排除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但仍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类型的免疫问题。 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检查结果及病史,明确诊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治疗方案应根据具体诊断进行针对性调整,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025-02-16 12:45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从中医角度来分析,患者的症状当是“心因性”水肿,怀疑是“心胸部”有淤(多为淤血)所致。老年人气血虚弱,导致经络经气虚弱,出现下肢浮肿、紫癜等。如果就诊西医,那么处理起来极其麻烦,就好比铁路警察一样,各管一段,甚至会出现多科会诊。鉴于患者年事已高,最好能在当地找知名的老中医仔细的诊断辩证,采用中药汤剂加针灸的纯中医综合调理为最佳。中药汤剂从整体来调理,针刺艾灸以疏通经络。(个人以为,中药汤剂以“血府逐瘀汤”加黄芪类为宜)医生询问:
2015-12-21 23:37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重庆渝都生殖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你描述的情况既往感染过布病,那目前的情况可以做一下布病抗体的复查看看,确定一下是否与其有关系,其他问题不大,暂时做好对症治疗就可以,如果有复发的话应该继续给予治疗,给予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治疗。
2015-12-21 20:1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皮炎湿疹,蜈黛软膏外用,并且禁忌辛辣硬食物、烟酒
2015-12-21 17:02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病人有全心衰竭,长期卧床,易发生心房内血栓,栓子脱落而引起脑、肾、四肢或肠系膜动脉栓塞。引起肢端坏死。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及时翻身按摩肢体作被动活动,预防血栓形成,对有栓子脱落引起肢体动脉栓塞者,轻症者可用尿激酶或链激酶进行溶血栓治疗,肢体缺血严重者应作外科治疗,但此病人已不能耐受如上治疗,建议控制好心力衰竭,预防和治疗感染,把损伤减到最低,尽量延长病人生命,祝你好运!医生询问:
2015-12-21 09:17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