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封闭针的危害,老年群体要格外注意!

2025-05-05 08:00:55      家庭医生在线

封闭针可能带来感染、骨质疏松、血糖波动、肌腱损伤、过敏反应等危害,老年群体需格外关注。

1. 感染:封闭针注射属于有创操作,若注射过程中未严格遵循无菌原则,细菌等病原体可能会随着注射针进入体内,从而引发局部感染。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加剧、发热等症状,严重时感染可能扩散,导致全身性感染,对老年群体的健康造成较大威胁。

2. 骨质疏松:封闭针中常用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长期或大量使用会影响钙的吸收和代谢,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破骨细胞的功能,导致骨量减少,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老年群体本身骨质就相对疏松,使用封闭针后骨质疏松的情况可能会加重,更易发生骨折。

3. 血糖波动:糖皮质激素会使肝糖原分解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从而导致血糖升高。老年群体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封闭针可能会引起血糖的较大波动,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4. 肌腱损伤:反复注射封闭针可能会使肌腱的结构和强度受到影响,导致肌腱变脆、韧性下降,增加肌腱断裂的可能性。对于老年群体来说,肌腱的修复能力较差,一旦发生肌腱损伤,恢复时间会更长,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更大。

5.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对封闭针中的药物成分过敏,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药,以及糖皮质激素等。过敏反应的表现多样,轻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情况,危及生命。

封闭针虽然在缓解疼痛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多种危害,尤其是对于老年群体,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这些危害的耐受性更差。因此,在考虑使用封闭针时,应充分权衡利弊,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在注射封闭针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