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老年人骨密度低症状多,如何防治

2025-03-15 07:19:33      家庭医生在线

老年人骨密度低可出现疼痛、身高变矮、驼背、骨折、活动受限等症状。防治方法包括调整饮食、适当运动、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药物治疗、定期检查等。

1. **症状表现**:

疼痛:骨密度降低时,骨骼的微结构遭到破坏,骨小梁稀疏、断裂,刺激骨膜上的神经末梢,导致疼痛,常见于腰背部,疼痛可沿脊柱向两侧扩散。

身高变矮:椎体是人体主要的承重部位,当骨密度降低,椎体骨质流失,椎体被压缩变形,导致身高变矮。

驼背:随着病情进展,椎体压缩加重,脊柱前倾,形成驼背,严重影响体态和生活质量。

骨折:骨密度低使骨骼的强度和韧性下降,轻微的外力作用,如咳嗽、打喷嚏、滑倒等,都可能导致骨折,常见部位有髋部、腕部、椎体等。

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骨折等原因,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受到明显限制,日常活动如行走、上下楼梯、弯腰等变得困难。

2. **防治方法**:

调整饮食:增加富含钙、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牛奶、豆制品、鱼虾、瘦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元素,蛋白质是骨骼生长和修复的物质基础,维生素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适当运动:选择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运动可以刺激骨骼,增加骨密度,同时还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当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以适当补充钙剂,如碳酸钙、枸橼酸钙、乳酸钙等。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常用的有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等。但需遵医嘱补充。

药物治疗:对于骨密度严重降低或已经发生骨折的老年人,可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如双膦酸盐类(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降钙素类(鲑降钙素、鳗鱼降钙素等)、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使用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医嘱。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了解骨密度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应检查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评估骨骼代谢状态。

老年人骨密度低会带来多种不良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通过调整饮食、适当运动、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药物治疗以及定期检查等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骨密度,减少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老年病科或骨外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