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眼皮内侧长小白点 别慌,这3种常见病因告诉你!

2025-03-07 10:22:26      家庭医生在线

眼皮内侧长小白点,常见病因有结膜结石、睑板腺堵塞、麦粒肿、沙眼、结膜囊肿等。

1. 结膜结石:结膜结石是在睑结膜表面出现的黄白色凝结物,由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变性白细胞凝固而成。多见于慢性结膜炎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结石突出于结膜表面时会引起异物感。治疗方面,若无症状可暂时观察;有异物感时,可在表面麻醉下用针头将其剔除,术后可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等预防感染,需遵医嘱。

2. 睑板腺堵塞:睑板腺分泌的油脂不能正常排出,会在眼皮内侧形成小白点。常与用眼过度、睑板腺功能障碍等有关。患者可能会感觉眼部有轻微异物感。可以通过热敷来促进睑板腺油脂排出,也可进行睑板腺按摩。同时,可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等缓解眼部不适,具体用药遵医嘱。

3. 麦粒肿:麦粒肿又称睑腺炎,是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初期表现为眼皮内侧的小白点,随后可发展为红肿、疼痛的硬结。多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早期可进行热敷,促进炎症消退,还可使用红霉素眼膏、金霉素眼膏、氧氟沙星眼膏等药物治疗。若形成脓肿,需切开排脓。

4. 沙眼: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可在眼皮内侧出现小白点状的乳头或滤泡。患者常有眼红、眼痛、异物感、流泪及黏液脓性分泌物等症状。治疗上可使用利福平滴眼液、磺胺醋酰钠滴眼液、酞丁安滴眼液等药物,治疗周期较长,需遵医嘱坚持用药。

5. 结膜囊肿:结膜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可表现为眼皮内侧的小白点或透明水泡样肿物。一般无明显症状,较大的囊肿可能会引起异物感。较小的囊肿可先观察,若囊肿较大或有明显症状,可考虑手术切除。

眼皮内侧长小白点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当发现眼皮内侧有小白点时,不要惊慌,可先观察症状。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眼科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过度用眼。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