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影像 > 影像知识 > 超声 > 正文

评价高频超声诊断浅表性肿块

2012-06-25 21:20:48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网    转载

  【关键词】 高频超声 浅表性肿块

  高频超声分辨率高,在浅表性肿块的诊断中作用日益重要。本文将7.5~20MHz高频超声配合应用,研究其声像特点,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期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

  筛选2001年3月─2007年4月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129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62例,年龄3~67岁,平均39岁,病例中颌面颈部肿块70例,四肢躯干部59例。

  肿块的最后诊断以手术和病理为准,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使用仪器:百胜AU5 EP型及Acuson sequoia-512型等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20MHz。深度2cm以内的病灶,选用超高频探头,大于2cm深度选用高频探头。重点观察病灶形态、边界、内部结构情况,在二维声像图检查基础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寻找病变内部及周围彩色血流信号及检测多普勒流速曲线。

  结果

  良性肿块100例:其中肢体纤维瘤14例(硬纤维瘤5例,侵袭性纤维瘤9例)脂肪瘤21例及脂肪坏死灶4例。腘窝及腱鞘囊肿10例,皮脂腺瘤及囊肿7例,舌下腺囊肿5例,腮发性囊肿3例,腹直肌鞘血肿1例,切口疝3例。神经源类:神经纤维瘤4例,神经鞘瘤3例。嗜酸性粒细胞增生肉芽肿2例,真皮炎性结节4例,局限性骨化性肌炎2例。囊性淋巴管瘤7例。腺淋巴瘤3例,腮腺混合瘤5例。颈部淋巴结核2例。

  恶性肿块29例:其中腺泡状软组织肉瘤3例,黏液表皮样癌4例,恶性淋巴瘤3例,颌下腺癌3例,腮腺癌2例,恶性混合瘤1例,腹壁转移癌灶1例,淋巴转移性癌灶12例。超声检出病灶最小0.7cm×0.5cm,最大7cm×5cm左右。

  超声诊断129例肿块中,实性86例,占66%;混合性23例,占18%;囊性20例,占16%。根据肿块形态及境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彩色血流等情况判别为良性肿块102例,误诊2例其中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及淋巴转移性癌灶各1例未提示恶性病变,恶性肿块中27例提示恶变。超声符合率93%。

  讨论

  一、良性肿块

  1. 硬纤维瘤均有手术史,于切口附近腹直肌前鞘内可显示3~5cm大小低回声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时,界限模糊,边缘不规则增强。侵袭性纤维瘤少儿多见,好发臀部,瘤体不规则,边界尚清,呈分叶状,在低回声区内还可见到结节状增强,后壁回声轻度衰减,在原发部位手术切口周围,随访中常见复发灶。多数瘤体内可见斑点状血流信号,少数可见枝状血流。脂肪瘤分布于肩、背、躯干皮下,单纯性呈扁圆形,回声较低,含有纤维瘤成分时呈中等回声,脂肪坏死灶无包膜,呈片状低回声区,无血流信号。脂肪血管瘤内含有较明显的短条状结构,有斑点状血流信号。各部位囊肿包膜清晰,可呈单房或多房分隔。甲状腺舌管囊肿多在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直径2~3cm不等,可随呑咽动作上下移动。腹直肌鞘内血肿呈腊肠样低回声,外缘清晰,内有密集弱光点及较强光斑。切口疝在腹部手术切口疤痕区见突出肿物,为混合性回声,周围可合并感染及积液。疝囊不完整,有可复性,咳嗽时肿块有冲击感。

  2. 外周神经源类肿瘤多发于颈丛、臂丛等干神经周围,呈梭形或类圆形,大小在1.5~4cm左右,呈不均匀低回声,内部为束状排列结构特征。神经纤维瘤可仔细观察到梭形肿物中心的神经纤维近端与远端的连接逐渐变细(约5~3mm左右)。神经鞘瘤可向神经干一侧突出,偏离神经纤维的中心。在肿瘤长轴两端发现低回声的尾状神经回声是确定神经源性肿瘤的重要征象。高频超声可显示主要外周神经的分布走行及粗细变化,并帮助诊断不同类型的外周神经疾病。对颈椎旁间隙,锁骨上区及体表神经走行区的孤立性类圆形或梭形低回声团块,应仔细寻找连接神经以确诊。CDFI:神经鞘瘤较神经纤维瘤血流丰富者多见。局限性骨化性肌炎位于上臂肌肉及股四头肌内收肌处,这是发生于软组织的一种肌瘤样病变,与外伤有关,病理特点为纤维组织增生伴有骨和软骨组织化生。声像图表现为实质不均质椭圆形肿块,高低回声相间。

  3. 颈部囊状淋巴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肿瘤样畸形,多见于儿童,位于颈侧部、胸锁乳头肌后方,大小约2~5cm左右,表现为单房、多房或混合型,混杂有血管瘤成分时可类似蜂窝状结构,合并感染者囊壁增厚,有出血者可在囊腔后方见絮状弱或偏高的凝血块回声。随体位移动。混有血管瘤成分时,可在实性部分检测到稀疏斑点状血流信号。腺淋巴瘤回声低而不均匀,形态不规则,有较强结节回声,无明确包膜。腮腺混合瘤呈不均质,可见液化坏死区及钙化斑。

  二、恶性肿瘤

  腮腺癌形态不规整,声像图显示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内部光点不均匀,可伴有坏死、出血及囊性变,邻近骨皮质侵蚀破坏时,可出现连续光带中断,局部葱皮样增厚改变,内可见不规则分布的分支状血流信号。颌下腺癌内有“靶环”样回声,边界不规则,见高低不等的回声结构,内有斑点状血流信号。恶性混合瘤体积较大,有分叶状结节突出,可见不规则片状回声区及较丰富的簇状高回声,有局灶性无回声区,内见杂乱的血流信号。黏液表皮样癌无完整包膜,边缘不规则,境界欠清,呈实质或混合性肿块,在低回声实质内可见增强的斑点反射。CDFI:显示肿块内分支状血流信号。转移性恶性淋巴结,呈类圆形不规则状,常为多形性融合低回声结节,内部中心区见不均质光点分布,未见明显淋巴门。与正常反应性淋巴结不同,后者分界清晰,恶性时长短径比大于2。

  高频超声对浅表性肿块内部异常结构的回声敏感性高,能清晰准确的区分边界、范围、深度和周围软组织的关系。CDFI可区别肿块内部及周围血管分布特点。尤其辅以超高频探头对微小表浅病灶的性质确定,壁膜及其内部的微细结构以及微小钙化斑液化灶的显示,均能确切判定。CDFI显示恶性肿块内部及周边血管分布异常、血流信号丰富,良性肿块内部无血流信号或仅有稀疏斑点状血流信号,良性增生性淋巴结在淋巴门处有放射状血流分布,转移性淋巴结淋巴门结构不清,内呈紊乱的短棒状血流分布。淋巴瘤则呈枝状血流分布信号,这对于良恶性肿块及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上具有参考价值。对某些浅表性病灶,如皮脂腺囊肿、腱鞘囊肿、脂肪瘤、纤维瘤、淋巴结肿大等肿块的检查,结合临床,超声可作出较明确的定性诊断。本组中有2例恶性肿块因其体积较小,边界欠清晰,内部光点尚均匀,血流信号不明显,而误认为良性肿块。一般认为良性肿块边界欠清晰,但肿块类型不同,边界是否清晰,不是区别良恶性的可靠指标。但肿块长径与厚度比值(T/L),恶性病<1.5,良性病变>2,这一形态学指标具有参考价值。根据临床和声像图研究的内在关系,超声可作出一定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若结合超声引导下肿块穿刺的活检术,可使绝大部分患者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

(责任编辑:徐惠珍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肺炎的超声诊断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超声表现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详细>>

什么是阑尾? 阑尾的超声诊断

阑尾是我们身体部位之一,并且是重要的器官。而阑尾的异常症状是有所不同的,在治疗前需要做超声检查来观察异状。今天,为大家要介绍的就是阑尾超……详细>>

皮下异物的超声诊断

男,45岁,木工不小心被木刺刺入皮下,用力挤不出,以为能自行鼓出,疼痛5天后来诊。详细>>

超声诊断准确性

超声,即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我们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 000 Hz。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 000 Hz或小于20 Hz……详细>>

宫角妊娠的超声诊断

宫角妊娠是一种胚胎种植在接近子宫与输卵管开口交界处的宫角部的子宫腔内的妊娠,从严格的定义上不属于异位妊娠(也称宫外孕),但在治疗上与异位……详细>>

  • 刘文超

  • 王雅杰

  • 温宗秋

  • 刘魁凤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