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养生 > 正文

术后排尿不畅 中医经络保健有妙招

2025-05-04 10:04:00      家庭医生在线

术后排尿不畅可通过中医经络保健改善,如按摩穴位、艾灸、针刺疗法、中药调理、推拿等方法。

1. 按摩穴位:按摩关元穴、气海穴、中极穴等穴位,能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膀胱的气化功能,从而改善排尿情况。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中极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按摩时用手指按揉,力度适中,每次按摩10 - 15分钟,每日可进行2 - 3次。

2. 艾灸:艾灸是利用温热刺激穴位,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的作用。对于术后排尿不畅,可艾灸神阙穴、肾俞穴、膀胱俞等穴位。神阙穴即肚脐,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膀胱俞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艾灸时将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穴位,距皮肤2 - 3厘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 - 15分钟,每日1次。

3. 针刺疗法:针刺疗法是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常用的穴位有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等。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针刺需由专业医生操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穴位配伍和针刺手法的选择。

4. 中药调理:可选用一些具有利尿通淋、温阳化气作用的中药,如茯苓、泽泻、车前子、桂枝等。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泽泻可利小便、清湿热;车前子能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桂枝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配伍使用。

5. 推拿:通过专业的推拿手法,作用于腹部及腰骶部的经络和穴位,促进膀胱的收缩和排尿功能的恢复。推拿时可先在腹部涂抹适量的按摩油,然后用手掌轻轻按摩腹部,按照顺时针方向进行环形按摩,再重点按摩关元、气海等穴位,最后推拿腰骶部的肾俞、膀胱俞等穴位。每次推拿时间约20 - 30分钟,每日1次。

术后排尿不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而中医经络保健方法如按摩穴位、艾灸、针刺疗法、中药调理和推拿等,从不同角度调节人体经络气血,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排尿情况。但这些方法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若排尿不畅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