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有什么作用和禁忌?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缓解疼痛、促进康复等作用。同时,针灸也存在一些禁忌,如皮肤感染、出血性疾病、孕妇特定穴位、过度疲劳和饥饿时、醉酒状态等情况不宜针灸。
1. 疏通经络:人体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当经络不通时,会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例如,对于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针刺颈部和上肢的相关穴位,能改善局部气血循环,缓解麻木症状。
2. 调和阴阳: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疾病的发生往往是阴阳失调的结果。针灸可以调节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平衡状态。比如,对于失眠患者,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改善睡眠质量。
3. 扶正祛邪:针灸能够扶助人体正气,增强机体抵抗力,同时祛除病邪。在感冒初期,针刺风池、大椎等穴位,可激发人体正气,驱散外邪,减轻感冒症状。
4. 缓解疼痛:针灸对于各种疼痛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它可以刺激神经系统,释放内啡肽等止痛物质,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像头痛、肩周炎、腰腿痛等,针灸都能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
5. 促进康复: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康复期患者,针灸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如中风后遗症患者,通过针灸治疗,有助于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
6. 皮肤感染:皮肤有溃疡、破损、感染等情况时,不宜在感染部位进行针灸,以免加重感染,导致炎症扩散。
7. 出血性疾病: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由于凝血功能障碍,针灸可能会引起出血不止,应避免针灸。
8. 孕妇特定穴位:孕妇在怀孕期间,某些穴位如合谷、三阴交、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等不宜针刺,以免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或早产。
9. 过度疲劳和饥饿时:此时人体处于虚弱状态,针灸可能会引起晕针等不良反应,应在身体状态恢复后再进行针灸。
10. 醉酒状态:醉酒后人体的神经和血管处于不稳定状态,针灸可能会加重身体的不适,甚至引发意外情况,需待酒醒后再考虑针灸。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具有多种作用,在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有独特优势。但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必须严格遵守禁忌,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如果有针灸需求,建议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山东省精神卫生治疗中心
2025-03-11肚子痛呕吐但不拉,有哪些调节方法?
2025-03-11哪3种桃胶食用方法可改善消化问题?
2025-03-11中医四季调养对呼气试验阳性有何作用?
2025-03-11半夜尿频该如何治疗?
2025-03-11AI医疗能否检测拔罐后喝酒的健康隐患
2025-03-11睡醒口干舌燥是怎么回事?3大原因揭秘
2025-03-11工作太累肾不好,吃什么食物可以养肾?
2025-03-11
热门文章
哪种体温计测量结果较准确
2025-03-12可达龙有哪些较为严重的副作用?
2025-03-12膝盖摔伤破皮该如何处理?
2025-03-12大腿骨折后多久能够脱拐行走?
2025-03-12最近尿液很黄是怎么回事
2025-03-12如何判定红皮型银屑病
2025-03-12有哪些清肠排毒的方法
2025-03-12高压80低压60是否正常?
202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