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养生 > 正文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偏低是怎么回事?

2025-03-11 13:37:13      家庭医生在线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偏低可能由应激状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伤寒或副伤寒感染、大手术创伤、严重烧伤等因素引起。

1. 应激状态:当人体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促使体内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偏低。例如,在面临重大考试、重要面试等情况下,人体可能会出现这种应激反应。

2.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等作用,但长期使用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影响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常见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临床上,一些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患者,可能需要长期使用这类药物来控制病情,从而可能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偏低的情况。

3. 伤寒或副伤寒感染:伤寒和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在感染过程中,细菌及其毒素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产生和功能,导致其比率降低。患者除了有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偏低的检查结果。

4. 大手术创伤:大手术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创伤,机体处于应激和修复状态。此时,身体会优先将资源用于伤口愈合和维持生命体征等重要生理过程,骨髓的造血功能会发生一定的调整,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可能会受到抑制,进而使嗜酸性粒细胞比率下降。

5. 严重烧伤:严重烧伤会导致大量的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机体的免疫系统会被激活。同时,烧伤后的应激反应和休克等情况,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微环境,使得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减少,比率降低。

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偏低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在临床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病史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偏低,不必过于惊慌,但也不能忽视,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遵医嘱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