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
全民运动,全民参与,全民健康。近年来,各种跑步运动的风潮越来越高,但同时也伴随一些难以无法挽回的事故发生。有新闻爆出,10月20日,国内数十场马拉松比赛过程中,有两名跑友在终点前猝死;此外,近日轰动一时的艺人猝死事件中,高姓艺人在高强度的运动量和加班加点的凌晨熬夜录制节目情况下,突然晕厥,经3小时抢救后,不幸逝世。
每一次生命的意外流逝,都会让人痛惜,同时也令人心有余悸,但这也在提醒人们,关于运动,就算最平常不过的跑步,我们也许还有认识上的盲区,关于猝死、心脏骤停,我们还有哪些功课要做呢?
常规的运动如跑步,为什么会出现猝死?
猝死是指外面健康或非预期死亡的人在内因或无外因的作用下,突然和意外的发生非暴力性死亡。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李公信教授指出,运动性猝死中的“运动”其实并非真正的原因,而是运动人员身体本来就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或患有一些慢性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等。其中,冠心病是老年人运动中猝死的主要原因,青年人之中主要为肥厚型心肌病。
此外,有些猝死的人并没有家族史或明显的疾病,有些人甚至连潜在的疾病都没有。猝死可能还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如暴饮暴食、吸烟、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等。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不明原因的心慌、出汗、呼吸不畅、肠胃不适、易疲劳,失眠、焦虑等。这些都是“危险信号”,需谨慎。
以上原因加上运动时导致心跳迅速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在这种状态下就特别容易发生猝死。所以,就算平时看起来很健康,也不能因此而忽略一些细节,科学运动。日常体检如果发现自己有心脏方面的小毛病,即使这些小毛病不影响正常生活起居,做运动也要提高一万分的警惕。
此外,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李功辉表示,关于运动,也存在一些常见的认知误区:
误区1:初始锻炼就采取大运动量大强度锻炼
有句话说的好:“生命在于运动”,其实更准确来说:“生命在于适量运动”。进行不合适自己身体的运动锻炼,就成为了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展开锻炼。
误区2:晨练比暮练好
早晨人的血液凝聚力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也大,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相反,黄昏是体育锻炼的理想时间,因为这时心跳、血压最平稳,最适应运动变化。
误区3:带病坚持锻炼
这是一种最危险也比较普遍的错误概念,身体近日不适(比如感冒),就应暂停运动或减少运动量,否则会加重病情,延长病期。如果在运动中出现眩晕、胸闷、胸痛、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必要时呼叫急救车,以防运动诱发猝死。
误区4:剧烈运动中立即停止休息
剧烈运动时人的心跳会加快、肌肉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流动加快,同时肌肉有节律性地收缩会挤压小静脉,促使血液很快地回流心脏,此时如果立即停下来休息,肌肉的节律性收缩也会停止,原先流进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通过肌肉收缩回流心脏,造成血压降低,出现脑部暂时缺血,引发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甚至休克晕倒。
如果运动出现猝死、心脏骤停,应该怎样应急处理?
李功辉医生提醒,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立即拨打医疗急救电话120,同时让患者平卧,为患者实施持续的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每次按压30次,为患者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心肺复苏操作不能停顿,一直坚持到专业急救人员到来。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汤秀媚 通讯员:伍晓丹)
文章关键词: 运动 猝死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由中山医系统主办的“首届中山国际急诊与灾难医学论坛”(ZICEDM)于2012年12月21日-23日在广州市华泰宾馆隆重举行,中山大学附……详细>>
年终聚会多,少喝点酒。1月14日晚10时许,广州地铁客村站一名男乘客突然倒地晕厥,心脏骤停,幸有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名青年护士在场果断为……详细>>
2013年5月24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国内心脏病学最权威、最专业、最令人期待的学术盛宴:第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暨大会主题发言在美丽的黄浦……详细>>
心脏病发作很多时候是在公共场所,没有医务人员,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对于心脏病人的急救来说,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如何进行有效的急救就非……详细>>
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指心室发生无序的激动,致使心室规律有序的激动和舒缩功能消失,其均为功能性的心脏停跳。通常心室颤动的发生突然,无先兆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