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心脑血管 > 心脑血管知识 > 疾病百科 > 正文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变以心肌肥厚为主

2013-11-19 13:12:50      家庭医生在线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遗传因素是主要病因,其依据是本病有明显的家族性发病倾向,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有些患者出生时即有本病,本病患者中可见到HLA抗原的遗传基因型。家族性病例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形式传递,发病的型式可是无症状的心肌不对称性肥厚,也可有典型的梗阻症状。

遗传缺陷引起发病的机制有以下设想:

1、儿茶酚胺与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其证据为本病易伴发神经嵴组织疾病、甲亢或胰岛素分泌过多、高血压,用β受体阻滞剂有效。

2、胎儿期室间隔不成比例的增厚与心肌纤维排列不齐,在出生后未正常退缩。

3、房室传导过速导致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不同步激动和收缩。

4、原发性胶原异常引起异常的心脏纤维支架,使心肌纤维排列紊乱。

5、心肌蛋白合成异常。

6、小冠状动脉异常,引起缺血,纤维化和代偿性心肌增厚。

7、室间隔在横面向左凸而在心尖心底轴向左凸(正常时均向左凹),收缩时不等长,引起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和局部肥厚。至于无家族或遗传证据的散发型病例,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病变原因

病变以心肌肥厚为主,心脏重量增加。心肌肥厚可见于室间隔和游离壁,以前者为甚,常呈不对称(非同心)性肥厚,即心室壁各处肥厚程度不等部位以左心室为常见,右心室少见。室间隔高度肥厚向左心室腔内突出,收缩时引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者,称为“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旧称“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室间隔肥厚程度较轻,收缩期未引起左室流出道明显梗阻者,称为“肥厚性非梗阻性心肌病”。前乳头肌也可肥厚,常移位而影响正常的瓣膜功能。心肌高度肥厚时,左心室腔减小。不成比例的心肌肥厚常使室间隔的厚度与左心室后壁厚度之比≥1.3,少数可达3。

有一种变异性肥厚性心肌病,以心尖区的心肌肥厚较著。此型的心包下冠状动脉正常,但心室壁内冠状动脉数增多而管腔狭窄。显微镜下见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畸形,细胞分支多,线粒体增多,心肌细胞极度肥大,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多,此外,尚有间质纤维增生。电镜下见肌原纤维排列也紊乱。2/3患者二尖瓣叶增大增长,与二尖瓣前叶相对处的左室内膜壁上有一纤维斑块是二尖瓣与室间隔碰击所致。各年龄均可发生本病,但心肌肥厚在40岁以下者比40岁以上者严重,此种肥厚与年龄的关系原因未明。随病程发展,心肌纤维化增多,心室壁肥厚减少,心腔狭小程度也减轻,呈晚期表现。

(责任编辑:吴敏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或可遗传 症状有哪些?

约30%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例有家族史,可能具有遗传因素。发病时间可从婴幼儿到60多岁,但最常见的是在10~30岁之间,提示可能是先天……详细>>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检查方法有很多,下面请看详细介绍:详细>>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由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病因不明,预防较困难。超声心动图检出隐性病例后进行遗传咨询可作研究。为预防发病应避免劳累、激动、突然用力。凡增强心……详细>>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多喝大麦水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宜食详细>>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预防需清淡饮食

病程发展缓慢,预后不定,可以稳定多年不变,但一旦出现症状则可以逐步恶化,猝死与心力衰竭为主要的死亡原因,猝死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其出现和……详细>>

  • 黄建平

  • 舒茂琴

  • 郭志刚

  • 张远慧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