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心理睡眠 > 心理课堂 > 心理探秘 > 正文

心理学实验证明:道歉并不是那么有用

2013-12-16 10:05:23  来源:蓝心网    转载

如果别人做了对不起我们的事,我们都会希望对方能够道歉,但就目前来看,人们在预测“道歉”到底有多少价值时总是很不靠谱——我们总是倾向于高估道歉在现实中的效果与重要性。

说到道歉,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也许一些人不太会喜欢《流星花园》这种偶像剧,但在日常生活中你却有可能不止一次地引用了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没错!就是道明寺的那句:“如果道歉有用的话,那还要警察干吗?”那么,道歉到底有没有用呢?

“道歉”实验

说来也巧,三位来自伊拉斯姆斯大学与伦敦商学院的教授在最近一期的《心理科学》上就发表了一篇关于“道歉”研究的文章,阴差阳错地成了道明寺的“后台”。

文章指出,如果别人做了对不起我们的事,我们都会希望对方能够道歉,但就目前来看,人们在预测“道歉”到底有多少价值时总是很不靠谱——我们总是倾向于高估道歉在现实中的效果与重要性。举个例子:室友开迅雷影响了你浏览果壳的速度,你念叨了几句表示谴责,本以为室友向你道个歉这事也就过去了,谁还没下个“爱情动作片”的时候嘛,但当室友一边说着对不起,I’msorry,申し訳ありません,一边毫无负罪感地继续让迅雷疯狂地吸着血时,你心中的无明业火似乎一点也没有减弱……这样的道歉还不如没有。

为了证明人们是如何思考“道歉”的,DeCremer和他的同事做了下面这个实验:他们让参加实验的参与者坐在电脑前,并且拥有研究者提供的10欧元作为“启动资金”,他们可以选择自己保留这10欧元,或者把这钱“投资”给与他们通过电脑交流的搭档,游戏规则是参与者给搭档的钱会被翻三倍,然后他们的搭档可以自行决定还多少钱作为回报。

参与者大多选择把10欧元全部投资给自己的搭档,因此搭档们几乎都有了30欧元的收益,然后就到了搭档决定回报多少给参与者的时候了。也许到现在你都还沉浸在思考怎样将受益最大化,但这里可不是死理性派,真正关键的步骤现在才刚刚开始:很显然,这些搭档都是研究者找来的“托”,他们“残忍”地只拿出5欧元给参与者作为回报,你可以想象这是多么让人愤怒的一件事!然后,有一部分参与者会因为这种资本家般的“剥削”而得到来自搭档真诚的道歉,而另一部分参与者则只能被研究者要求想象一下搭档们已经向自己道了歉。实验的最后,研究者会让参与者评估“道歉”到底有多大的效果。

结果发现,想象道歉的这一组在评估“道歉”价值时明显比实际得到道歉的那组高得多。这或许是因为没有真实得到道歉的那一组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反正惊人的结果就是“画饼充饥”的这一组对“饼”——道歉的价值评价远远高于了真实得到道歉的那一组参与者。

DeCremer还指出,人们总是想象道歉能让双方都感觉很好,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更确切地说,“道歉”会让旁人相信犯错一方感觉糟糕的程度,远远高于了让旁人相信受委屈一方感觉变好的程度。而且道歉只是和解过程中的第一步,你必须表现出你还会做些别的改进才能真正促进和解过程的深入。

对于道歉的误解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倾向于高估道歉的效力和接受道歉后产生的影响力,认为“道歉”是张无所不能的“无懈可击”锦囊卡,但打出来以后才发现它抵挡不了现实残酷的“杀”,生活中的道歉并没有我们想象时那样有效果,在围观群众的眼里更是如此,他们更会认为道歉只是让犯错的人感觉不好意思,并不会让受害者舒服多少。所以,不要以为你愿意拉下脸皮道歉就能得到别人的原谅,更不要觉得自己宽宏大量到只要别人道歉就能尽释前嫌,道歉没那么大的分量!

当然,道歉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并不意味着道歉就是一无是处。虽然道歉只是犯错者退让的一小步,却也是和解过程中的一大步,只要犯错者能表现出还会有所改进,就能大大促进另一方的原谅。所以,很遗憾,道明寺的口头禅并没有完全正确,“道歉”没想象得那样强大那样有用,却是和解必经的过程……

(责任编辑:彭碧霞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心理学实验:喝一口VS喝一瓶心理学

一些心理学实验的弊端在于只在实验室里做一次。如果让被试每天参与同一个实验,实验结论还会是一样吗?在实验室里喝一口可乐和拿回家喝一瓶是不同……详细>>

心理学解梦:梦境真有那么神奇吗?

人们对梦境的理解常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梦境有没有预言性。这种情况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出现的可能性不大。详细>>

生活中的“道歉心理学”

在现实生活中,道歉不应该成为一种稀缺的品行。大凡一个人的言论或行为对他人造成负影响,都有道歉的必要。详细>>

心理学产品 什么叫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产品 什么叫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其实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顾名思义,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详细>>

心理学是怎么回事? 心理学起源于哪?

当今的心理学反映了这门学科丰富多样的历史,但心理学的起源却与当代的心理学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当代心理学对大量的话题感兴趣,从神经层面到文化……详细>>

  • 王相兰

  • 李启荣

  • 李爱凤

  • 刘恩益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