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糖尿病 > 正文

这4种人不宜服用降糖药 多吃一颗都不行

2017-10-11 17:08:42      家庭医生在线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综合性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多会在饮食、运动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等治疗不理想时选择口服降糖药物,但是市面上降糖药的种类繁多,而很多患者由于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对药物的选择存在一定的盲区,或多或少地影响到血糖的控制。

口服降糖药虽然多,但理清这些,就不会乱了,目前国内比较多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分为5类,分别是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衍生物、DDP-4酶抑制剂等,其中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又分2类,分别是磺脲类和非磺脲类。

不同种类的降糖药,其药理和适用人群也有所不一样,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也不尽相同。所以,糖尿病患者在选择和使用降糖药时需要注意。

1、磺脲类

这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它主要是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来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适用于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但服用后可能会出现低血糖,长期服用还可能会增加患者的体重。

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吡嗪(迪沙片、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美脲(万苏平、亚莫利)等都属于这类药物。

2、非磺脲类

这类药物也叫格列奈类,同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它能刺激胰岛素的早期分泌,进而降低餐后血糖。服用后,很快就能被人体吸收并起效,作用时间短,但经常会有低血糖的不良反应。

那格列奈(唐力)、瑞格列奈(诺和龙)等都是常用的格列奈类药物。

3、双胍类

这类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常用的药物有二甲双胍。它能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后会有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偶尔也会出现过敏反应。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肝肾功能不全者,或低血容量休克、心力衰竭等缺氧的情况下应慎用或不用此类药物,以免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这类药物会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适用于餐后高血糖的患者,服用后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腹胀、腹泻、排气过多等。

这类药物比较常见的有阿卡波糖(拜糖平,卡博平)、伏格列波糖(倍欣)等。

5、噻唑烷二酮类

这类药物属于胰岛素增敏剂,它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达到降糖效果。适用于糖尿病早期和体内有一定量存在的2型糖尿病,服用后常见有水肿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伴有心衰的患者服用会加重心衰,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不宜服用。

这类药物比较常见的有罗格列酮(文迪亚、太罗)。

4类人群不适合服用降糖药

虽然降糖药有比较明显的降血糖效果,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用,有些人群由于自身伴有其他疾病或特殊的生理结构,是不宜服用降糖药的。

1、肝、肾功能不全者

所有的口服降糖药需要经过人体的肝脏代谢,并且很多都要通过肾脏排出,所以,如果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冒然服用,很可能会出现低血糖或药物中毒,并且会加重肝肾的损害,对糖尿病的治疗反而不好,因此,这类人群在选择降糖药时,要征求医生的指导或同意。

2、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感染、酮症酸中毒、酮症昏迷等急性并发症时,最好要及时送医就诊,不能靠降糖药,因为这个时候吃降糖药的效果不好,救不了人,甚至还会耽误拯救。急性并发症治好后,征求医生的意见后才能重新服用降糖药。

3、胰岛素依赖型

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联合双胍类降糖药治疗必须得到医生的指导或同意。

4、妊娠期、哺乳期

女性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哺乳期最好停止服用降糖药,或征求医生的意见再服用,因为妊娠期服药可能会引起胎儿异常,哺乳期服药,药物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的生长。

(责任编辑:范金玲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