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皮肤科 > 皮肤病知识 > 皮肤病百科 > 正文
冻伤
挂号科室:急诊科 同类疾病:创伤烧伤软组织损伤脑外伤尿道损伤

冻伤的发病机制

2017-10-17 13:45:12      

暴露寒冷环境时间持久、局部环境潮湿、全身抵抗力下降、机体创伤或出血、受冻者长期静止不动、酗酒后由于外周血管扩张,散热加速等因素可促进寒冷对机体的损伤。此外、由于老人和幼儿热调节反应能力较差所以易患此病。

局部皮肤受环境刺激后,血管强烈收缩导致组织缺血。温度继续降低,组织冻结,快速冻结形成细胞内冰晶,缓慢冻结形成细胞间隙冰晶。由于冰晶形成,使细胞内外微环境改变,细胞脱水,细胞内电解质酶、糖等浓度升高。

脱离冷冻,在复温过程中,血管扩张,血液进入扩张的微血管后很快淤积,渗出液增加,形成水肿。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导致血栓形成和微循环障碍,使组织更加缺血,甚至导致组织坏死。同时,由于组织代谢增高,需氧量增加,更易引起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因此,冻伤的程度和范围需经数天观察后方可。

做出准确的判断。此外,不同组织对寒冷的耐受性不同,一般认为,神经、血管和肌肉最敏感,皮肤、肌膜、结缔组织次之,骨骼和肌腱耐寒能力最强。

(责任编辑:苏雅婷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冻伤发生的机制是什么?

冰点以下的低温作用于人体的全身或局部,可引起冻伤,整个机体的中心温度过低称为冻僵。冻僵是全身性的冷损伤,新陈代谢和机能降低或抑制,常最终……详细>>

冻伤发生的机制是什么

非冻结性损伤指机体长时间暴露于0~10℃低温潮湿环境中造成的冻伤,组织不发生冻结性病理变化,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有形成份聚集、微血栓形成……详细>>

冻伤的治疗

应迅速将肢体置于大容器内温暖,水温保持在38~43℃。回暖后,需行多普勒血流量测定,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明确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受损情况,……详细>>

冻伤的治疗

抵达医院后,应迅速将肢体置于大容器内温暖,水温保持在38~43℃。回暖后,需行多普勒血流量测定,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明确周围组织血液循……详细>>

皮肤是如何冻伤的?看你冻伤达到哪一级?

长时间呆在低温环境中,特别是温度低于0℃以下时易造成皮肤冻伤,主要表现在双手、耳朵和脚上,易出现冻疮。冻疮处会出现红肿,处于温暖环境时易……详细>>

  • 张信江

  • 李承新

  • 廖文俊

  • 冯爱平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