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疱症的中西医治疗
汗疱症(dyshidrosis)又称为出汗不良,为一种手掌、足跖部的水疱性疾病。本病与中医田螺疱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初生形如豆粒,黄疱闷胀,硬痛不能着地,连生数疱,皮厚难以自破。”有人称本病为于足蚓者。本病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手癣、湿疹、剥脱性角质松解证、掌跖脓疱病、限局性多汗症等。本病的发生经常伴有明显多汗,而且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以春、夏、秋季为多。当然有的患者室内暖气很好,冬季也发病。本病的发生与多汗、对某些物质过敏及遗传体质相关。
(一)治疗
1.内服 泼尼松30mg/d,连服1周左右,效果较好,对有精神紧张者可适当选用镇静安神剂如谷维素、溴丙胺太林(普鲁苯辛)、溴丙胺太林(溴苯辛)等。
2.局部
(1)早期以干燥止痒为主,可用手足多汗药水或3%~5%福尔马林外涂,或用5%明矾溶液、5%醋酸铅或醋酸铝溶液或用复方锌铜浸液稀释5倍浸泡20min每天1次或隔天1次,浸泡或湿敷后外用类固醇霜或汗疱泥膏。
(2)对于干燥脱屑者可用皮质类固醇霜或软膏,如局部反复脱皮,干燥疼痛,可外用2%~5%水杨酸软膏,10%尿素霜,或用浅层X线照射,每周1次,每次100r,共6次。
(二)预后
始于春末夏初,夏季加重,入冬可自愈。常与手足多汗并存,每年定期反复发作。多见于青少年,中年以后可减轻或自愈。
中医治疗认为本病患者多以以湿热侵淫为主,患者素体湿热较胜或外感湿热之邪为本。早期以湿热表现为主故可见散在或者密集的水泡,伴有多汗。后期邪气久停留肌表,出现血虚风燥,血虚肌肤失养,则出现干燥皲裂,不容则出现皮肤疼痛。中医的治疗早期以祛湿清热止汗为主,后期以润肤养血止痛为主。当然这两型之间有重叠过度阶段,应根据具体情况斟酌判断、处方用药。中西医结合对本病的治疗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本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尽量少接触酸、碱、油(化工用油)腐蚀性物品及含有酸、碱、油的日用化工用品,尽量少接触凉水。
(责任编辑:徐蓓蓓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白癜风医学定义
2025-05-08白癜风早期症状
2025-05-08白癜风的表现有什么
2025-05-08白癜风遗不遗传
2025-05-08白癜风不能吃什么
2025-05-08老年头顶脱发康复秘籍大公开
2025-05-073种有效去除脸上色素沉淀的方法,你知
2025-05-07社群互助:分享耳垂长痘的治疗经验!
2025-05-07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前沿研究:基因编辑在白斑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2025-05-01掌握6大征兆,应对银屑病患者心理压力
2025-04-16和白斑病说再见!儿童白斑病的防治秘籍
2025-04-16摆脱白斑病困扰,做好这几点预防措施
2025-04-01中医教你如何通过体质辨识应对身上白点
2025-04-01职场人士需警惕!这些习惯可能导致白斑病
2025-04-01震惊!5大因素竟会引发白斑病,你知道几个
2025-03-21身上有白点,心理压力大怎么调节
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