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好医生】方灿途:医者匠心,用33年时光写好基层医院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处方”
“羊城好医生”暨“南粤好医生”公益评选活动自2015年举办以来,为民众评选出了数千名妙手仁心、医德高尚的好医生。
为了展现好医生们爱岗敬业、精湛医术、与患者的感人故事,提高公众对好医生的关注和了解,助力尊医重卫的良好风气,家庭医生在线《走近好医生》栏目通过图文专题的形式记录好医生的故事,展示好医生的风采。本期介绍的好医生是中山市中医院肿瘤科学科带头人方灿途医生。
家庭医生在线:您为什么会选择当医生呢?
方灿途:我比较年轻的时候就对医学有着向往,看到医生治病救人很自然就有崇敬之感,医学院毕业后最开始是在内科系统,见识了各种杂病,同时从医过程中发现中医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优势,因此对中医的兴趣更加浓厚,后续师从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继承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带瘤生存”的学术思想。
当时家乡中山肿瘤发展还不够完善,我沿着国医大师的足迹,走上了探索中山肿瘤治疗之路,传承岭南中医肿瘤流派经验结合中山本地地域特点,以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减毒增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研究方向,于是“香山肿瘤学派”也应运而生。
家庭医生在线:在从医的路上,您认为最难的是什么呢?
方灿途:从医过程中的确有很多“最难时刻”,其中之一是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一次重要交流,它不仅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建立医患关系、促进医疗纠纷化解和优化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医患沟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01时间压力
医生往往需要同时处理多个患者的咨询和治疗,导致与每位患者的互动时间有限。
02心理因素
肿瘤患者可能因疾病带来的焦虑、恐惧或失望而影响沟通效果。
03知识、文化差异
医生的专业性和患者的医疗知识存在差距,可能导致沟通中出现误解,包括随着我们肿瘤科发展后多地患者求医,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在与医生沟通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习惯和期望。促成良好的医患沟通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医生需要多点耐心、提高专业技术,患者也需要有包容心、信任度,请记得我们是一起抗击病魔的战友。
针对心理这一层面的“难题”,“木棉的春天”作为我们肿瘤科在病房举办的系列公益活动应运而生,旨在打造优质人文病房。从2017年8月开始,七年多时间里,“木棉的春天”系列公益活动已举办了大大小小几十场,一群热心社工的无私付出和一群温暖阳光的姑娘们的默默坚持,在感动了患者和家属的同时,也让患者和家属明白疾病面前“有人撑”(粤语:有人支持)、有人关心。
家庭医生在线:请您和我们分享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病例。
方灿途:记得有一次,我在门诊看诊的时候,有个患者进诊室后笑吟吟地问我:“方医生,您知道我是谁吗?”,我满脸疑惑,每天接诊患者虽多但很多也会有印象,但这个患者我确实没认出来。
她说到:“其实我是一位肺癌晚期患者,找到ALK突变的靶点吃了靶向药,但后续药物面临耐药,病情加重后每天躺在床上吸着氧气度日,虽然有新的靶向药物出来,但是因为当时药物没纳入医保,确实无力承担这笔费用,那时候每周是我老公把我的状态和舌象拍成一个个视频带来门诊给您并描述基本状况,靠着一付付中药让我疾病维持稳定状态,等到了医保好政策落地惠及民众,在前2个月新的药物进入了医保后我吃上了新一代的靶向药,在中西结合药物的治疗下,现在终于可以自己来门诊感谢您了!”
说着她展示了既往的一个个她以前状态的小视频给我看,回忆翻涌,我就想起来了,当时她的家人找到我时,患者病情已很重,也无法来门诊面诊的情况,确实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凭靠这医患的锲而不舍及中药稳定疾病,等到了新版医保药物目录更新吃上了可以报销的靶向药。
新药一小步是生命健康一大步,然而有时候新型抗癌药物价格昂贵让人望而却步,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不少举措以加快抗癌药上市及降价,国家加速新型好药进入医保、扩宽创新药支付渠道、鼓励创新药临床应用等利好政策让无数癌症患者获益,让患者买得到、用得上、可报销这些药物。身为临床医生我很真切感受到了这些变化。
家庭医生在线:您是如何看待大众健康科普的?在您擅长的领域中,大众存在哪些健康误区呢?
方灿途:《黄帝内经》里提到“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句话核心的意思是:高明的医生在人们未生病时就给予调养,使疾病不易发生;平庸的医生只是等到人们发生疾病或疾病加重时才开始加以干预。从而提出一个重要医学命题:“治未病”的治疗思想。
“治未病”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意指通过预防和调养来达到疾病预防和康复。与西医的“治病”不同,“治未病”强调的是在疾病的预防阶段进行干预,以达到整体健康状态。这一理念不仅体现了古代医学家对健康生活的重视,也反映了现代医学对整体健康的追求。
在实际生活中,我认为大众健康科普就走在“治未病”这一层,特别是在肿瘤领域,是十分有意义的,如“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重视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是可以减少胃癌发病率”的这些内容还有很多群众并不知情。也还有群众对于肿瘤相关内容有很多误解,比如“得了肿瘤就无法治疗”、“化疗伤害大过治疗”等误区,实际上化疗药物不断优化,在很多肿瘤治疗中仍是基石地位,疾病进展才对身体是最大伤害而非治疗药物。且当前肿瘤治疗日新月异,有了较多治疗手段,较多种类肿瘤走向“慢病化”时代。
当然过度贬低中医--认为“中医无用论”及过度夸大中医--认为“中医无所不能”、“单用中医也能治好肿瘤”等想法都是不可取的,科普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我们科室坚持“每月一次、一期一会”的肿瘤科普活动,到目前开展了很多期,我们强调早期筛查、合理就医、健康饮食等多方面内容,并在我们科室公众号宣传。从“以病为中心”的传统医疗模式转向“以预防医学为核心”的现代健康管理模式,体现了对整体健康的重视。“治未病”理念、健康科普有助于提高疾病的早期发现率和治疗效果,也强调了预防疾病、追求整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家庭医生在线:您的未来有什么目标呢?
方灿途:未来目标我希望主要围绕“践初心、上临床、开新局”这九字展开吧!
01守护和发展“国字号”中医专科招牌
我科成功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体现了我科中医药防治肿瘤高水平建设和医疗服务的喜人进步,也督促我科后续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专科能力,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专科服务体系,更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02加强方灿途名医工作室建设
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普及贡献力量,利用文化基层医院下沉,建立恶性肿瘤患者双向转诊机制,积极引导部分在下级医院首诊的恶性肿瘤患者转诊至中山市中医院肿瘤科,规范中西医结合诊疗,形成区域辐射作用。
03完善中西医结合化疗快速康复体系
中西医结合、中药内服外用、充分发挥中医非药物治疗如针刺、灸法、贴敷等特色优势,通过优化中西医结合化疗快速康复治疗模式,缩短患者治疗后恢复时间,提升生活质量;
04继续开展“木棉的春天”公益活动
推进安宁疗护病房建设,为癌症治疗过程中的患者带来更多温情。
05将肿瘤亚专科发展进一步精进
守正创新,砥砺前行。肿瘤科很早就开始进行亚专科的布局,目前分为胸部肿瘤、腹盆肿瘤、血液肿瘤及微创治疗4个亚专业,我希望未来我们继续秉承规范诊疗为导向,中西医结合诊疗为特色,科室快速发展,带领科室在MDT多学科会诊建设、中西医规范诊疗、新技术开展、人文病房建设等多方面的“科室优势”进一步发展为“科室强项”。
06加快癌症防治中药制剂的研发及转化应用
由我研发的“双筋龙汤”防治神经毒性,希望逐步转化为更多科研成果,相应的形成膏方、合剂转化造福更多患者。加强科技创新,力图解决肿瘤领域的难点、痛点,加强科室基础研究水平的提升。
医生简介
方灿途
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山市中医院肿瘤科学科带头人
擅长:继承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带瘤生存”的学术思想,传承岭南中医肿瘤流派经验结合中山本地地域特点,以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减毒增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研究方向,培养多名硕士研究生,研发“双筋龙汤”防治神经毒性,将中医特色转化为技术优势,科室中医临床水平在省内前列,擅长各种肿瘤放疗、化疗、免疫、靶向治疗期间的中医药辨证治疗,以减轻放疗、化疗、免疫、靶向等毒副作用;对肿瘤手术后、放化疗后进行中医药辨证长期抗复发治疗;以及各种中晚期肿瘤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届“杏林名医”、广东省卫健委“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中山市中医院肿瘤科学科带头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精准与整合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免疫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市医学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者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专家答疑
种牙好还是镶牙好哪个更健康
2025-05-27现在种牙多少钱一颗?
2025-05-27白癜风医学定义
2025-05-27白癜风早期症状
2025-05-27白癜风不能吃什么
2025-05-27白癜风的初期症状
2025-05-27白癜风和汗斑有什么不同
2025-05-27儿童癫痫发作频繁对智力有影响吗?
2025-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