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精术】13cm巨大肿瘤缠上9岁女童,惠州三院多学科团队接力“拆弹”
"医生,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孩子!"近日,9岁女童小萱(化名)的父亲带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13cm的巨大肿瘤盘踞在孩子的后纵隔,与脊髓、大血管紧密"纠缠",手术风险极高!危急时刻,一场由院长亲自挂帅,神经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强强联手的生命保卫战由此展开……
辗转求医遇困局,多学科接力寻转机
9岁的小萱(化名)本应在阳光下肆意奔跑,却因长期 “遗尿” 辗转多家医院。外院的诊断如同重锤,将一家人推向深渊 ——左侧肾上腺区巨大占位,高度怀疑恶性肿瘤!
由于肿瘤位置深、毗邻重要脏器,手术风险极高,预后堪忧,患儿家庭陷入绝望。孩子父亲经多方打听,慕名来到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向肾脏泌尿医学中心泌尿外科二区主任岳峰教授求助:“岳主任,我们相信您一定有办法!”
抽丝剥茧明诊断,多轮会诊破迷雾
岳峰主任接诊后,凭借多年临床经验敏锐察觉,初步判断肿瘤的真实 “身份” 或许另有隐情。为精准锁定病因,医院迅速启动MDT机制,神经外科、影像科等专家联合分析增强CT及三维重建结果,发现肿瘤最大直径约13cm,与肾上腺、膈肌、椎间孔关系紧密,但血供及起源仍存疑。
首次会诊后,专家团决定完善核磁增强检查;二次会诊中,专家们化身 “医学侦探”,抽丝剥茧,终于锁定肿瘤源自胸11-12椎间孔,向后纵隔生长,且大部分专家倾向于良性诊断,然而,这场手术“战役”十分艰险,如同在钢丝上舞蹈,需多学科携手破局!
左图:术前核磁增强提示左侧后纵隔巨大肿瘤,最大直径约13cm , 箭头处为肿瘤起源位置:胸11-12椎间孔。右图:肿瘤血供来自于胸主动脉。
院长挂帅定方案,多学科合力铸防线
面对肿瘤与脊髓、血管、膈肌交织的 “迷宫”,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外科专家李雪松教授亲自挂帅,集结神经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EICU 等多学科 “最强战队”,展开疑难病例讨论。
专家们如同军事家般,从手术入路、术中出血控制、神经功能保护到术后康复等环节,逐一推演 “作战计划”,最终制定出“多科接力、精准切除”的手术方案——既要完整剥离肿瘤,又要最大限度减少对患儿脆弱脏器的损伤。
李雪松院长主持院内疑难重大多学科会诊
李雪松院长为患儿制定手术方案
分秒必争施妙术,跨学科协作创奇迹
手术台上,多学科团队化作精密协作的 “生命交响乐团”。胸外科主任钟卫权与泌尿外科二区主任岳峰率先登场,在胸腔镜的辅助下顺利分离肿瘤主体。术中冰冻病理报告证实为良性节细胞神经瘤!这一消息如同一记强心针,让团队信心倍增。
胸外科与泌尿外科联合手术
随后,李雪松院长带领神经外科团队接过 “接力棒”,借助蔡司显微镜的 “火眼金睛”,以毫米级精度在椎间孔及椎旁区域展开 “微观作战”,逐步切断肿瘤 “根系”。
李雪松院长团队接力手术
近6小时的鏖战,团队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最终,此项高难度后纵隔巨大肿瘤切除术顺利完成,肿瘤被完整切除,脊髓、膈肌等重要结构安然无恙,这场生命的接力赛取得圆满胜利,彰显疑难重症救治的硬核实力!
多学科手术主刀医生合影(中:李雪松院长,左:岳峰主任,右:钟卫权主任)
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
术后,多学科专家通过微信群实时跟进患儿康复进程,儿科、康复科等联合制定个性化方案。仅7天,患儿便顺利出院。
李雪松院长到病房查看患儿情况
小萱父亲感激地说:“孩子被查出肿瘤时,我们全家都慌了神,外院说怀疑是恶性的,手术风险大,那段时间我们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来到三院后,看到这么多专家围着孩子的病情反复讨论,就像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要不是他们这么专业、这么拼,我们真不敢想孩子会怎么样。现在孩子活蹦乱跳的,不仅捡回一条命,还排除了恶性肿瘤,真是太感谢了,是三院的多学科团队给了孩子重生的希望!”
此次救治的成功,不仅展现了惠州三院MDT模式在复杂疑难病症诊疗中的高效性与精准性,更诠释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
神经外科的显微“绣花功夫”、胸外科的精准微创技术、泌尿外科的精细操作,以及麻醉科、EICU等科室的坚实保障,多学科专家各司其职、无缝衔接,以协作之力突破医学难题,为生命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来源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专家答疑
11岁得癫痫病能做手术
2025-05-1511岁儿童癫痫病什么症状
2025-05-1511岁癫痫病是怎么引起的原因
2025-05-1511个月癫痫吃中药好还是西药好
2025-05-15去医院检查抑郁需要多少钱
2025-05-14中度抑郁患者如何治疗好
2025-05-14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有哪几种
2025-05-14得了抑郁症怎么办怎么才能好起来
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