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新闻-产经 > 医院动态 > 正文

【专科护理】鼻空肠管:帮助重症患者度过难关的“生命通道”

2025-05-14 10:09:16      

你见过重症患者身上插着的各种管子吗?这些管子有什么用处,这样插着疼不疼,对患者有多么重要?今天,珠江医院三水医院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带大家了解重症患者常用的鼻空肠管这条"生命管道"。

一、什么情况下,医生会建议用鼻空肠管?

简单说,就是当患者“吃不了饭,或者吃饭有风险”的时候:

不能经口吃饭:比如昏迷、吞咽困难(如脑卒中患者)、口腔咽喉术后暂时无法进食

胃“罢工”了:肚子胀、呕吐、胃里的食物长时间排不下去(医学上叫“胃排空障碍”)。

怕“吃错饭”引发危险:比如频繁呕吐、咳嗽,食物容易反流到肺里引起肺炎(这种情况叫“误吸”)。

需要长期营养支持:比如重症胰腺炎、严重创伤、术后恢复期的患者。

举个例子:如果有人昏迷了,或者刚做完大手术,胃暂时没法好好工作。这个关键时刻,鼻空肠管就是一条“秘密通道”,直接把营养送到肠道,让身体能“吃”上饭。

二、鼻空肠管如何帮患者“赢在起跑线”?

有人担心:插管子会不会让患者更遭罪?其实,它是ICU医生的“营养神器”,主要帮助患者解决三个大问题:

 

1。 绕过危险区,吃饭更安全

普通胃管把食物送到胃里,但如果胃里的东西排不出去,就容易反流到肺里,引发肺炎(尤其是昏迷、卧床的患者)。鼻空肠管直接把营养送到小肠,跳过了 “罢工”的胃,就像“绕过堵车路段走高速”,大大减少了食物“走错路”的风险。

2。 身体 “吃饱饭”,才能好得快

知道吗?人体受伤、生病时,营养就像“修复材料”:伤口愈合需要蛋白质,对抗感染需要免疫力,这些都离不开营养支持。但重症患者常常食欲差、消化弱,鼻空肠管能24小时持续、匀速地输送营养液,就像给身体“细水长流地充电”,比打针补营养更自然、更高效。

3。 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临床发现:用鼻空肠管的患者,肺部感染率比普通胃管降低50%以上,营养达标时间更快,身体恢复也更早。简单说:吃得安全、吃得够,患者少遭罪,家属少操心。

三、家属最关心的3个问题,一次说清楚

管子插着难受吗?会伤身体吗?

管子是细软的硅胶材质,从鼻腔轻轻插入,经过食道,最后到小肠(整个过程医生会用彩超或 X 线定位,确保位置准确)。刚开始可能有点异物感,但 2-3 天就能适应,比反复插胃管更舒服,也不会损伤消化道。

营养液是什么?会不会没营养?

营养液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定制的“黄金套餐”,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维生素、矿物质等所有身体需要的成分,就像“液体饭”,但比自己做的饭更精准、更易吸收,不用担心“饿肚子”或“没营养”。

什么时候能拔掉管子?

当患者能自主进食,且胃功能恢复(比如不胀、不吐,能正常消化食物),医生会慢慢减少鼻空肠管的用量,直到完全停用。整个过程会循序渐进,家属不用急,医护人员会评估最佳拔管时机。

四、给家属的3个暖心提醒

不吃饭也不会饿到“患者”:ICU里的营养支持方案都是经过多学科团队(医生、营养师、护士)共同制定的,实际比家里“喂粥、灌汤”更科学安全。

观察大便和肚子情况:如果发现患者腹胀、腹泻或大便减少,可以及时告诉护士,我们会调整营养液的速度和配方。

多和医护沟通:如果您对鼻空肠管有任何疑问,随时咨询管床医生或责任护士,我们会用您能听懂的话解释清楚。

五、真实案例:

鼻肠管助力重症胰腺炎患者重获新生

上个月,45岁的张哥因暴饮暴食引发重症胰腺炎。刚进ICU时,他疼得直冒冷汗,肚子肿得像个大鼓,连喘气都困难。医生检查发现,他的胰腺发炎严重,周围还渗出了大量液体,肠胃也彻底“罢工”,不仅没法吃东西,一喝水就吐。

这种情况下,鼻肠管就成了关键。护士小心地把鼻肠管从张大哥鼻腔插入,绕过“瘫痪”的胃,直接送到小肠。接着,根据他的身体需求,使用特制肠内营养液,通过鼻肠管持续输送。这些营养液就像“隐形的修复师”,不仅为他补充了能量,还减轻了胰腺的负担,让其身体慢慢恢复。

在鼻肠管的帮助下,张哥一天天好转,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肠胃功能基本恢复,可以尝试吃点流食。看着张哥从虚弱地躺着,到能自己坐起来慢慢吃饭最终康复出院。医护人员和家属都特别欣慰。

提醒:

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提醒,在对抗重症疾病的过程中,鼻肠管就像一位默默付出的 "幕后英雄",用科学的营养支持,为患者争取康复的希望。它可能看起来有点 "吓人",但却是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加速康复的重要工具。请相信:每一根管子的背后,都是医护人员想让患者好起来的初心。如果您身边有人对鼻空肠管不了解,可以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肠道“生命通道”的意义。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来源佛山市三水人民医院)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