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新闻-产经 > 医院动态 > 正文

五十年的难言之隐,东莞这家医院微创技术为八旬老人破解“魔咒”

2025-05-13 10:52:51      

漏尿、腰痛、松弛、骨盆不正……这些是女性生育后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除此之外,盆底损伤所引起的子宫脱垂,也成为了部分产后女性的“难言之隐”。东莞医生巧施妙招,破解困扰老人五十余年的“难言之隐”。

今年2月,我院妇科团队接诊了一位子宫脱垂程度较为严重的老奶奶。经团队了解后,得知年过八旬的袁奶奶是因为多次分娩导致盆底损伤,子宫脱离正常位置。当年为她诊断的医生建议她尽快手术,但由于袁奶奶担心手术风险,所以选择了佩戴子宫托暂时缓解症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袁奶奶子宫脱垂的程度逐渐加重,子宫托佩戴时的不适感也令她备受煎熬。后来,袁奶奶了解到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松山湖中心医院(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妇科是东莞市重点专科,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女性盆底中心张晓薇教授团队建立了专科联盟,具有丰富的盆底脱垂性疾病治疗经验。加上现如今的医疗技术对比以前有了更好地提升,患者可以选择微创的形式进行治疗,进一步缓解了袁奶奶对于手术的担忧情绪。

3月初,我院妇科团队为袁奶奶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微创方式封闭部分阴道,修复盆底支持结构,有效解除了脱垂症状。术后次日,袁奶奶即可下床活动,恢复良好。其实,袁奶奶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子宫脱垂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常见问题,尤其在中老年女性中高发,许多患者因羞于启齿而延误治疗甚至默默忍受数十年痛苦

什么是子宫脱垂?

据妇科主任李翠芬介绍,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甚至脱出阴道口外,称为子宫脱垂。根据严重程度分为:

轻度:宫颈口在阴道内,未脱出阴道。

中度:宫颈或部分子宫体脱出阴道。

重度:整个子宫体脱出阴道口外。

子宫脱垂的典型症状

下体异物感:久站或劳累后阴道口有肿物脱出,严重时需手动推回。

腰骶酸痛: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加重。

排尿/排便异常:尿频、漏尿、便秘,甚至需按压阴道才能排便。

可能有人会问子宫脱垂不是生产过程中才会有的吗?生产完也会出现子宫脱垂现象吗?

为什么会出现子宫脱垂?

01妊娠与分娩

多次分娩、难产、巨大儿等导致盆底肌和韧带损伤。

02长期腹压增加

慢性咳嗽、便秘、长期提重物、肥胖等。

03衰老与激素变化

绝经后雌激素下降,盆底组织松弛。

04先天因素

盆底肌肉薄弱或神经功能异常。

治疗方式

确诊子宫脱垂也不用过于惊慌,李主任提醒各位女性朋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治疗:

1、保守治疗(适合轻中度或老年患者)

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每天坚持收缩盆底肌肉(如憋尿动作),每次10秒,重复10-15次,分3组。

子宫托:一种放入阴道内的支撑装置,需定期更换和清洁。

药物治疗:通关相关药物改善阴道黏膜弹性。

2、手术治疗(适合重度或保守治疗无效者)

传统手术:切除子宫或修复盆底组织。

微创手术:经阴道植入网片或腹腔镜悬吊术。

个体化方案:年轻患者可保留子宫,老年患者可选择封闭阴道(仅限无性生活需求者)。

日常护理与预防

并非所有生育后的女性都会出现子宫脱垂,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有效预防:

1、减少腹压:避免提重物(>5kg)、控制慢性咳嗽和便秘。

2、 控制体重:BMI>25会增加盆底负担。

3、 饮食调整:多吃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芹菜)预防便秘。

4、 正确锻炼:避免仰卧起坐、举重等增加腹压的运动,推荐游泳、散步。

5、心理支持:与家人沟通或加入患者社群,减轻心理负担。

打破误区,及时就医是关键!

误区1:“子宫脱垂是自然衰老,不用治。”(×)

长期脱垂可能引发尿路感染、阴道溃疡,需尽早干预。

误区2:“手术会切除子宫,影响女性特征。” (×)

子宫切除后卵巢仍分泌激素,不影响内分泌或性生活质量。

误区3:“盆底肌训练没效果。” (×)

盆底肌训练需长期坚持(3-6个月),正确方法是关键,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来源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