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新闻-产经 > 医院动态 > 正文

反复“头晕”莫轻视,七旬老人颈动脉“大扫除”

2025-05-13 10:39:34      

欧婆婆今年76岁,有多年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既往多次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最近1个多月,欧婆婆头晕来严重不适,遂被家人送到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内三科(脑病科)进行检查。

01反复发生TIA,头晕,惊现颈动脉重度狭窄

进行相关检查,颈部动脉彩超发现,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并双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多发斑块形成,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狭窄基近闭塞。头颅MRI+MRA检查示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区、半卵圆中心、脑桥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灶,部分软化灶形成,左侧大脑后动脉、左侧椎动脉重度狭窄。为进一步明确血管病变情况,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DSA发现右侧颈总动脉末端重度狭窄,偌大的一条血管,开口部分只留下一条细弱游丝的狭窄通道!

    

术前MRA

术前DSA

颈内动脉是大脑血液供应的“主干道”,负责大脑半球近2/3的血液供应。再加左侧大脑后动脉、左侧椎动脉重度狭窄。像欧婆婆这样重度狭窄的患者,一旦狭窄部位发生闭塞,就会引起严重的大面积脑梗死,不但可致严重残疾,甚至会危及生命。

为尽快解决欧婆婆的问题,我院脑卒中团队经过充分沟通和论证,确定了最佳治疗方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该术式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它操作直观可视,对动脉斑块清除干净,术后用药也较简单,尤其适合欧婆婆这类基础疾病多、血管狭窄程度重的老年患者。

02多学科协作,让颈动脉畅通无阻

在神经外科、脑病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齐心协作,在术中电生理及术中B超的严密监测下,通过显微镜下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将引起血管狭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完整剥离,使原本近乎闭塞的右侧颈内动脉“天堑变通途”,血流畅通无阻。

术后,经过神经外科医护团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欧婆婆安稳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无头晕症状改善,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头颈部CTA,提示右侧颈内动脉管腔恢复畅通,术后一周欧婆婆平安出院。

术后1周CTA

术后1月

术后1 月,欧婆婆恢复较好,特意送来锦旗感谢!

03科普小知识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病因之一,而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我国致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狭窄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起始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颈动脉狭窄的最主要病因,这类斑块就像水管中的水垢,当斑块脱落后形成了血栓,随血流到达大脑,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

颈动脉“大扫除”——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治疗重度狭窄的“金标准”。医生通过手术直接清除血管内的斑块,恢复血流畅通。与传统支架手术相比,CEA无需植入异物,费用更低,术后用药更简单,尤其适合老年患者。

哪些人需要手术?

⚠颈动脉狭窄超过70%

⚠半年内有过脑梗或TIA发作

⚠斑块不稳定(如溃疡性斑块)

预防关键:早筛查、控慢病

定期检查: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颈部血管彩超。

控制基础病:严格管理血压、血糖、血脂。

健康生活: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

结语:

别让颈动脉“堵”住生命通道!

欧婆婆的经历提醒我们:

反复头晕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脑中风带来的致命风险。关注血管健康,从日常预防开始!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来源东莞市中医院)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