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腹壁缺损31厘米 医生提醒:腹壁切口疝治疗要趁早!
两年前,七旬有余的张阿姨于当地医院先后历经多次开放性腹部手术。术后,其腹壁出现巨大切口疝,腹腔内的肠管、胃等重要脏器纷纷脱出腹腔外,在体表形成“第二腹腔”。这个体积庞大的“第二腹腔”,给张阿姨的日常行动带来极大阻碍。行走时,她不得不双手吃力地托扶着,才能勉强维持身体平衡,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辗转求医:被多家医院拒之门外
此前,张阿姨曾在当地医院接受过疝修补手术,然而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腹部切口处的“肿物”不断增大,腹壁缺损长度竟达31厘米,两侧腹直肌分离最宽处更是达到15厘米,整个腹部形同一个被暴力撕开的口袋,模样骇人。
为此,张阿姨拖着病体,辗转于广州多家三甲医院。然而,鉴于她复杂的病情以及多次手术史,各医院均告知其手术风险高,难以开展治疗。
绝处逢生:医生团队攻克复杂病症
转机出现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疝与腹壁外科。郑燕生主任耐心倾听张阿姨的诉求,仔细询问病情,当机立断安排她住院接受全面检查。
入院后,郑燕生主任团队对张阿姨的病史展开深入细致的梳理。原来,张阿姨的腹部先后历经子宫附件手术、肠切除手术以及膈疝修补手术。更糟糕的是,她曾遭遇肠瘘这一严重并发症,腹腔内由此爆发严重感染,术后切口疝也接踵而至。尽管此前接受过切口疝修补手术,但病情很快复发。
张阿姨不仅腹部病情复杂棘手,全身状况也十分堪忧,同时合并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不全(肌酐高达384μmol/L)以及贫血(血红蛋白仅76g/L)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犹如一座摇摇欲坠的危楼,随时可能崩塌。” 郑燕生主任比喻道。
面对如此高风险、高难度的复杂病例,郑燕生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周密的术前准备方案。一方面,针对张阿姨的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情况,精准用药、严密监测,全力纠正异常指标,为手术筑牢基础;另一方面,邀请肾内科、麻醉科专家联合会诊,对患者的肾脏功能进行全方位评估,共同商讨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力求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生死较量:手术刀尖上的毫米博弈
手术当日,郑燕生主任率领团队严阵以待。由于张阿姨既往有腹 腔感染和多次腹腔手术史,腹腔内脏器广泛粘连。分离腹腔粘连的过程,既需要医生胆大心细、当机立断,彻底分离每一处粘连,以明确肠管的走向,为后续手术创造条件;又需要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绝不能分破肠管。肠管一旦破裂,术后感染及再次肠瘘的风险将大幅增加,手术极有可能前功尽弃。
在艰难分离粘连后,又一个难题接踵而至。术中,医生将右半结肠及约60cm小肠一并切除,然而,当尝试将小肠及胃等组织还纳至腹腔时,却发现腹腔根本无法关闭。原来,患者双侧腹肌分离距离过宽,直接缝合已无可能。此时,麻醉医生迅速调整麻醉方案,给予患者最充分的肌松,为手术争取宝贵空间。郑燕生主任当机立断采取腹直肌前鞘翻转术重塑腹壁结构,同时运用腹横肌分离技术(TAR)扩大腹腔容积,经过一番紧张而细致的操作,终于成功将腹壁完全关闭,并进行了腹壁补片修复。
手术历经约2个多小时顺利完成。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医治和护理,张阿姨的腹部明显“苗条”了。在医者的仁心与妙手下,张阿姨迎来了重生的曙光。
医生提醒:切口疝绝非“小毛病”
腹壁切口疝在早期阶段,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潜伏者”,往往不易出现嵌顿等紧急状况,患者也几乎感觉不到明显不适。
然而,随着病程不断推进,腹壁切口处的肌层如同被岁月侵蚀的堤坝,逐渐向两侧萎缩、变薄,最终极易发展为令人胆寒的“巨大切口疝”。
更为严峻的是,病情拖延还会让手术难度和风险呈几何倍数增加。原本相对简单的手术,在巨大切口疝和复杂病情的双重夹击下,变得如同在悬崖边行走,每一步都充满着未知的危险。
郑燕生提醒广大患者:腹壁切口疝并非小病,一旦发现身体出现相关症状,务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切勿因一时的拖延,让病情从“小病”演变成“大患”,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追悔莫及。
(责任编辑:家庭医生在线 通讯员:陈钜武 张灿城)
专家答疑
抑郁症怎么治疗最有效最快
2025-05-07抑郁症能彻底治好吗
2025-05-07抑郁症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2025-05-07抑郁症哪个医院治疗效果好
2025-05-07抑郁症怎么才能治好啊
2025-05-07牙基和牙冠是一次性种好的嘛
2025-05-07集采种植牙是什么意思
2025-05-07根管治疗多少钱一颗牙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