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正常却隐形肥胖?腰臀围超过这个数,患病风险高出2-3倍!
明明看起来不胖,BMI也在正常范围内,为什么内脏脂肪会超标呢?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举行的世界肥胖日义诊现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陈宏指出,我们不应仅仅依赖BMI来判断健康状况,腰围、腰臀比以及腰身比等指标,实际上更能准确反映内脏脂肪的分布情况。
你的腰围、腰臀比,可能比体重秤更懂健康
健身爱好者李小姐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的BMI是26,但体脂率只有15%,那我到底算不算肥胖呢?”
在过去,BMI(体重/身高²)是衡量胖瘦的“金标准”,BMI达到24且低于28为超重,达到或超过28为肥胖。然而,陈宏指出,BMI仅仅基于身高和体重进行计算,无法有效区分肌肉和脂肪。这导致了一些肌肉发达的人可能被误判为“肥胖”,而那些内脏脂肪超标但BMI正常的“隐形肥胖者”的健康风险却被忽视了。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布报告说,判断肥胖是否为疾病不能只依赖传统的BMI计算,还需在测量体脂、腰围等指标的基础上,评估个体的客观疾病体征与症状。陈宏介绍,除了BMI,医学上把腰围、腰臀比、腰高等都纳入了肥胖的诊断和判断肥胖是否致病的主要指标。当男性腰围≥85cm、女性≥80cm,或腰臀比(腰围/臀围)男性≥0.9、女性≥0.85,腰身比(腰围/身高)≥0.5,提示内脏脂肪堆积,更易引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进而增加中风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我国肥胖人数超50%,肥胖是被低估的慢性病
“爱吃,控制不了嘴巴”“我知道减肥的道理,但是就是忍不住要吃”…… “管不住嘴”已成为不少减肥人士的典型困境。这种饮食失控背后,是多重社会基因与生物本能的复杂博弈。陈宏提及,在美食诱惑与健康诉求的拉锯战中,科学认知与行为管理才是破局的关键。“每个肥胖患者都需要正视一点,肥胖是一种慢性病。”
在我国,肥胖是一种被严重低估的慢性疾病。《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超过50%,且呈上升趋势。按照绝对人口数计算,中国已有6亿人超重或肥胖,人数在全球排名第一。据预测,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65.3%。
为什么肥胖人数这么多?陈宏指出,这主要是由于能量摄入超标。近年来,国人饮食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精制米面、含糖饮料及快餐的泛滥,使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不断飙升。外卖便捷化加速了“热量炸弹”的日常化摄入。同时,城市化进程加速,体力活动减少,久坐、不爱运动等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剧了能量过剩。
肥胖不仅影响体态美观,更是威胁全身健康的“定时炸弹”。研究显示,肥胖人群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风险比体重正常者高出2-3倍,内脏脂肪堆积会直接破坏胰岛素敏感性,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甚至诱发心肌梗死和中风。除生理损害外,肥胖对心理的“隐形伤害”同样严重。超重者因社会偏见更易陷入自卑、焦虑和抑郁。
科学减重核心:生活方式干预始终是重点
既然肥胖是一种慢性病,就需要长期管理。“减肥方法有很多种,包括健康饮食、合理运动、药物辅助等,必要时对重度肥胖还需手术治疗。”陈宏强调,减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自己行为方式的重塑。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生活方式干预始终是重点,控制好食欲,杜绝暴饮暴食,合理安排运动,是减肥成功的关键。数据显示,体重减轻5%-10%即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治医师李佶桐介绍,目前珠江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采用的“五师共管”模式,就是帮减重人群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主动观,达到长期管理体重的目的。
“比如,我们会要求他们将一日三餐拍照发在微信小群里,营养师会分析饮食结构,进行营养方案的指定,监督他们在家里执行的具体情况;运动指导师会定期推送运动指导,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临床医师生则解答他们在减重期间的疑问,以及管理肥胖相关并发症;至于中医医师、中医治疗师则是利用埋线减肥、针灸减肥等中医方法进行指导。”另外,在微信群上,AI健管师还会提供个性化饮食评估与24小时健康建议。
(责任编辑:家庭医生在线 通讯员:马彦 韩羽柔)
专家答疑
种植牙有什么后遗症和并发症
2025-03-06上个牙套大概多少钱
2025-03-06种牙各种价位什么区别
2025-03-06陶瓷牙套一颗多少钱价格表
2025-03-06多颗牙缺失怎么安假牙
2025-03-06荨麻疹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025-03-06荨麻疹会有什么症状
2025-03-06胆碱能性荨麻疹是什么疾病
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