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肛肠 > 正文

大肠掉下来是怎么回事

2025-02-26 21:49:23      家庭医生在线

大肠掉下来,医学上称为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而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其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腹压增加、解剖结构异常、营养不良、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便秘等。

1. 腹压增加:长期的慢性咳嗽、排尿困难、重体力劳动、频繁的腹泻或便秘等,会导致腹腔内压力持续升高,压迫直肠,使其向下脱出。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咳嗽,孕妇在妊娠后期子宫压迫直肠等。

2. 解剖结构异常:小儿骶骨弯曲度小、过直;成年人的直肠前陷凹、直肠膀胱陷凹、直肠子宫陷凹过低,会使直肠周围组织对直肠的固定、支持作用减弱,容易发生直肠脱垂。

3. 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坐骨直肠窝内脂肪减少,失去对直肠的支持固定作用,容易引发直肠脱垂。

4. 神经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发育不良、脊髓损伤等导致肛门直肠局部的神经功能失调,使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也可能导致直肠脱垂。

5. 长期便秘:长期便秘的患者,排便时过度用力,会使腹压增高,同时也可能损伤直肠黏膜和肌肉,增加直肠脱垂的风险。

直肠脱垂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如发现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