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抗原筛查肝癌
甲胎球蛋白(afp)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癌最重要的肿瘤标志物,但在我国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血清afp水平高于正常值者只占60%~70%;其中只有约32%的患者血清afp水平能达到诊断标准(>400μg/l),其余均为低浓度阳性。此外,部分肝炎、肝硬变等非肝癌患者的血清afp水平也可异常升高。这些都影响了afp这一指标的诊断特异性。因此我国学者从ct抗原角度,围绕现有的肝癌患者肿瘤标本ct抗原中的三种基因mrna进行了研究,希望由此开发新的特异性肿瘤标记物及检测方法,以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水平。
研究结果证实,65.9%患者标本中至少可以检测到其中一种ct抗原基因表达。结合现有的血清afp检测,可使78.8%的肝癌患者得以确诊,明显高于单纯根据afp检测结果49.4%的诊断率。此外,约一半的tnmi期和ⅱ期肝癌患者中也可检测到上述ct抗原基因的表达。
这些研究表明,将上述基因作为肿瘤标记物,可以覆盖绝大多数肝癌患者。同时,由于在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中,上述三种ct抗原基因均不表达,因此将这三种基因mrna作为标记物,理论上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有望作为特异性肿瘤标记物,用于检测肝癌患者血液循环中的肿瘤细胞。
专家介绍,由于在肝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只要检测到上述任意一种基因mrna的表达,直接代表了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存在,因此,与检测血清afp的方法相比,该方法的特异性更高,临床实践中若能采用该方法,应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正确诊断率。
专家说:“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尽管晚期(iii、iv期)肝癌的阳性率要远远高于早期(i、ii期)肝癌,但高达45.5%的i期患者和52.2%的ⅱ期患者肿瘤细胞中可以检测到上述ct抗原基因的表达。这一方面说明,这种方法能早期发现患者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与afp检测结果相配合,可大大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同时也提示我们,经典的tnm分期的方法并不能确切反映肝癌患者的实际进程,实际上一部分患者在‘早期’即已经发生了癌细胞的隐匿性源性微转移,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早期’肝癌患者经过根治性切除术或肝移植术后仍然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因此,随着这种新的分子检测技术的应用,可能需要对传统的肝癌分期标准进行调整。”
(责任编辑:陈晓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患有乙肝小三阳应如何应对
2024-10-22大三阳孕妇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4-10-22大三阳孕妇怀孕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024-10-22小儿肝炎治疗期间的注意要点有哪些
2024-10-22乙肝这种疾病是否可怕?
2024-10-22得了戊肝应如何应对?
2024-10-22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否可以生育孩子
2024-10-22乙肝病毒携带者能否给小孩喂母乳?
2024-10-22
热门文章
治疗肝硬化有什么药物?治疗肝硬化西药好还是中成药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2024-10-14胆囊炎肝硬化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2024-10-11胆结石肝硬化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这4个“症状”,多是肝功能异常了
2024-10-08胆汁肝硬化的治疗和注意事项
2024-10-08我国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吗?做好这3点,掌握“逆转”机会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