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血常规,能发现这些潜在健康危机!
孩子做血常规,能发现感染、贫血、血液系统疾病、过敏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等潜在健康危机。
1. 感染: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是判断感染的重要指标。当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常提示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呼吸道、皮肤等部位感染。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则可能是病毒感染,像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治疗细菌感染常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克洛、阿奇霉素等;治疗病毒感染可选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但均需遵医嘱。
2. 贫血:通过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可判断孩子是否贫血。如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于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可通过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进行治疗。巨幼细胞贫血则与缺乏维生素B12和叶酸有关,需补充相应的维生素和叶酸。
3. 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能为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提供线索。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常表现为白细胞异常升高或降低,同时伴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全血细胞减少。一旦发现血常规异常,需进一步做骨髓穿刺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4. 过敏:血常规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反映孩子是否存在过敏情况。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可能提示孩子有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等。治疗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同时要避免接触过敏原。
5. 凝血功能异常:血常规中的血小板计数对评估凝血功能有重要意义。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凝血障碍,孩子容易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可能需要补充血小板、使用止血药物等。
血常规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检查项目,对于孩子潜在的健康危机能起到初步筛查作用。家长应重视孩子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当发现异常时,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宝妈孕期通便有哪些安全方法?
2025-03-16连续胎动3小时,社区如何助力孕妈安心
2025-03-16空气水质差致白带多,吃什么药改善?
2025-03-16宫外孕出现排便感总放屁是怎么回事?
2025-03-16可穿戴设备监测宫颈健康对一碰就出血有
2025-03-16宫颈糜烂好转会出现哪5个迹象?
2025-03-16产妇奶水少,有哪些中医调养法?
2025-03-16孕产糖尿病患者饮用无糖可乐有何潜在危
2025-03-16
热门文章
儿童艾滋病感染风险虽低,但这些自我检测知识家长要懂!
2025-03-18饭后运动时间不对,儿童发育可能受影响
2025-03-18宝宝发烧39度吃药不退烧,家庭护理的5个关键要点
2025-03-18专家揭秘:9个月宝宝智力发育的黄金法则
2025-03-18四个月宝宝鼻塞流鼻涕,家庭关怀是关键
2025-03-185个要点判断,小孩到底能不能用开塞露
2025-03-18小孩反复发烧,这几种药帮你轻松应对
2025-03-18宝宝拉肚子低热,居家环境有讲究,别忽视
2025-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