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正文

专家解读:儿童退烧药的作用机制及最佳选择

2025-03-14 10:02:25      家庭医生在线

儿童退烧药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调节体温中枢、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促进散热、减少产热、抗炎等方面。常见的儿童退烧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萘普生等。

1. 调节体温中枢:人体体温受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一些退烧药能作用于该中枢,使其设定点恢复正常。例如,当孩子因感染等原因体温升高时,退烧药可让体温调节中枢重新调整体温,使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进而降低体温。

2. 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病原体入侵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前列腺素,导致体温升高。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烧药可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起到退烧作用。

3. 促进散热:部分退烧药能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血流量,促进汗液分泌。汗液蒸发会带走大量热量,帮助孩子散热降温。像服用退烧药后孩子会出汗,就是这个原理。

4. 减少产热:通过影响机体的代谢过程,退烧药可减少身体产热。比如抑制细胞的代谢活动,降低能量产生,从而使体温下降。

5. 抗炎:炎症反应常伴随发热症状。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等退烧药具有一定抗炎作用,能减轻炎症反应,从根源上缓解发热。它们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水肿和疼痛,进而降低体温。

6. 药物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安全性高,副作用相对较少,适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布洛芬退烧作用较强,持续时间长,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阿司匹林虽有退烧作用,但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一般不用于儿童普通退烧。双氯芬酸钠、萘普生等也有退烧功效,但使用相对较少,需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选用。

儿童退烧药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发挥退烧效果。在选择退烧药时,要综合考虑孩子年龄、病情、药物安全性等因素。无论选用哪种药物,都应严格遵医嘱,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若孩子持续高烧不退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