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儿科 > 育儿 > 幼儿 > 正文

盘点小儿失眠的常见原因 如何应对小儿失眠

2017-11-16 09:59:14      家庭医生在线

小孩子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失眠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但实际上,小孩子也是会失眠的,那么儿童失眠的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应对?

小儿失眠的原因

1、睡眠恐怖

4~12岁的儿童对夜晚恐怖,而其父母往往不知道。有的儿童将睡眠”与死亡”混为一谈,认为睡着了自己就死了,因而恐惧睡眠。

2、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中声音嘈杂、灯光太亮、室内过热过冷、湿度太大、床铺不舒适、房间太拥挤,学习压力大等都会影响入睡。

3、生理因素

过饥、过饱、身体不适可引起入睡困难。

4、睡眠节律紊乱

孩子上学后,夜晚学习时间太长,原有的睡眠一觉醒节律被打乱。

5、饮食不当

食用兴奋性食品或饮料饮茶、喝咖啡、喝可口可乐、吃巧克力、服用中枢兴奋剂等都会影响入睡,造成睡眠障碍。

小儿失眠的应对措施

发现宝宝有失眠现象时,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记得首先要对宝宝进行及时安抚。宝宝睡眠失调和宝宝的生理、心理和气质特点有关,是自身的特点和外环境,如父母的育儿方式、周围环境扰乱的情况、食物过敏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妈妈们要找出宝宝失眠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1、如果小儿失眠情况不是经常有,只是由于做了噩梦,或者由于紧张情绪造成的失眠的话,妈妈们可以轻轻拍打宝宝,让宝宝放松心情,慢慢就会进入梦乡了。

2、婴儿入睡慢,需要在父母的辅助下,经由20分钟左右的浅睡状态后才进入熟睡阶段。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有这样的经验:宝宝看似睡着了,但是一放下来就会苏醒大哭。这是因为他还没有进入深度睡眠,还需要更多的哺乳、安抚、拍哄、轻摇等。

3、宝贝夜间睡眠一个周期后,醒来是正常现象。如果没有饥饿或尿尿,一般稍微活动一下后,又转入下一个睡眠周期。但是,如果宝贝已经养成了被抱、拍、摇或含着乳头(奶嘴)才能入睡的习惯,夜间醒来后发现情况和当初入睡时不一样了,就哭闹直至满足要求,这种现象称为“伴睡条件”。

4、3—4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在白天多给一些积极的刺激,如说话、抚摸、玩耍,并逐渐停止夜间哺乳(包括人工喂养)。这样有助于培养宝宝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有的父母认为宝宝夜里哭闹一定是因为饥饿难忍,于是忙着喂奶,结果等宝宝再次入睡后,他的消化系统却不得不“加夜班”,引起排尿增多等情况,使得宝宝再次醒过来。

(责任编辑:黄婉雯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