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吃肝可降低5种慢性病风险,真的吗

2025-05-25 12:59:50      家庭医生在线

吃肝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降低缺铁性贫血、夜盲症、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等慢性病风险。

1. 缺铁性贫血:肝脏富含铁元素,且为血红素铁,生物利用率高,容易被人体吸收。摄入肝脏能为机体补充铁,促进血红蛋白合成,增加红细胞数量,从而有效预防和改善缺铁性贫血。

2. 夜盲症:肝脏是维生素A的优质来源。维生素A对视网膜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它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暗适应能力下降,引发夜盲症。适当食用肝脏可以补充维生素A,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降低夜盲症的发生风险。

3. 骨质疏松症:肝脏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有助于维持血钙和血磷的水平,对骨骼的生长、发育和维持骨骼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补充维生素D可以增强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

4. 心血管疾病:肝脏中含有多种有益的营养成分,如卵磷脂等。卵磷脂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5. 认知功能障碍:肝脏富含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2等。维生素B12参与神经系统的代谢和维护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缺乏维生素B12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影响认知功能。适当摄入肝脏补充维生素B12,有助于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吃肝确实对降低上述几种慢性病风险有一定帮助,但肝脏中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血脂升高。同时,动物肝脏可能会蓄积一些有害物质。因此,食用肝脏应适量,并且要选择来源可靠、经过严格检验检疫的肝脏。在日常饮食中,应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结合其他食物共同摄入,以维护身体健康。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