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带娃遇到宝宝脸上疙瘩难题 社群互助来帮忙!

2025-05-24 13:48:42      家庭医生在线

宝宝脸上长疙瘩,可能是由婴儿痤疮、湿疹、热疹、接触性皮炎、粟丘疹等因素引起。

1. 婴儿痤疮:多发生在出生后3个月内,主要与宝宝出生后体内雄激素水平变化有关。雄激素会刺激皮脂腺分泌皮脂,导致毛囊口堵塞,形成粉刺样疙瘩。一般表现为红色丘疹、脓疱等,通常分布在宝宝的脸颊、额头等部位。治疗上,症状较轻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几周或几个月内可自行消退。症状较重时可遵医嘱外用维A酸乳膏、过氧苯甲酰凝胶、红霉素软膏等药物。

2.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宝宝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如食物过敏、接触过敏原、皮肤干燥等,都可能诱发湿疹。湿疹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干燥、脱屑,严重时会出现渗出、结痂。治疗时,要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和湿润,避免接触过敏原。可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药物。

3. 热疹:也叫痱子,主要是由于宝宝汗腺发育不完善,当环境温度过高、宝宝出汗过多且不能及时蒸发时,汗液就会堵塞汗腺导管,导致热疹发生。热疹通常表现为密集的小丘疹,周围有红晕,好发于宝宝的颈部、胸部、背部等部位。治疗上,要注意降低环境温度,保持宝宝皮肤干爽。可外用痱子粉、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等药物。

4. 接触性皮炎:宝宝皮肤娇嫩,接触到某些刺激性物质,如化纤衣物、护肤品、清洁剂等,可能会引起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接触部位皮肤发红、瘙痒、肿胀,严重时会出现水疱、渗出。治疗时,首先要避免再次接触刺激物,然后遵医嘱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5. 粟丘疹:是一种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潴留性囊肿,可能与遗传、皮肤损伤等因素有关。表现为白色或黄色的小丘疹,直径一般在1 - 2毫米,表面光滑,多见于宝宝的眼睑、脸颊及额部。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几周或几个月后可自行消失。如果长期不消退,可在医生的操作下用消毒针挑破丘疹表面的皮肤,挤出内容物。

宝宝脸上长疙瘩的原因多种多样,家长需要仔细观察疙瘩的形态、分布及伴随症状等,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但由于宝宝皮肤敏感,病情变化较快,若无法准确判断或疙瘩情况严重、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或小儿科就诊,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宝宝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和衣物,为宝宝的皮肤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