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当你发现宝宝身上起小米粒疙瘩,该怎么办

2025-05-20 14:51:45      家庭医生在线

当宝宝身上起小米粒疙瘩时,需考虑痱子、湿疹、婴儿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传染性软疣等情况,应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1. 痱子: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宝宝出汗过多且不易蒸发,导致汗腺导管堵塞,就会引发痱子,表现为密集排列的小米粒大小丘疹。治疗上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有清凉、收敛、止痒作用;也可用痱子粉保持皮肤干爽;要注意降低室内温度,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减少出汗。

2. 湿疹: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湿疹的皮疹形态多样,可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小米粒疙瘩,伴有瘙痒。治疗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能减轻炎症反应;也可使用他克莫司软膏等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同时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某些食物、化纤衣物等。

3. 婴儿脂溢性皮炎:多发生于出生后2 - 10周,可能与母体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马拉色菌感染等有关。表现为头皮、面部等部位出现油腻性的小米粒疙瘩。治疗可外用酮康唑乳膏,抑制马拉色菌;也可用水杨酸软膏,帮助去除鳞屑;日常要注意皮肤清洁,使用温和的婴儿洗发水和沐浴露。

4. 接触性皮炎:宝宝皮肤接触到某些刺激性物质或过敏原后,会引发接触性皮炎,出现小米粒疙瘩。应尽快脱离接触物,局部可外用氧化锌软膏,有保护皮肤、收敛的作用;症状较重时可外用卤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同时要注意避免再次接触可疑致敏物。

5. 传染性软疣: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引起,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表现为蜡样光泽的圆形或半球形丘疹,中央有脐凹。治疗可在消毒后用镊子将软疣小体挤出,然后涂抹碘伏;也可外用维A酸乳膏、咪喹莫特乳膏等药物;要注意避免搔抓,防止自身接种传染。

当发现宝宝身上起小米粒疙瘩时,家长要仔细观察疙瘩的形态、分布部位、是否伴有瘙痒等症状,初步判断可能的病因。但由于皮肤病的表现有时较为相似,自行判断可能存在误差,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或儿科就诊,明确诊断后遵医嘱进行治疗。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